|
管道安全预警系统在阿独线上商业运行。 |
7月30日,由石油管道通信
电力工程总公司研制的,国家863重点科研项目,集团公司“十一五”期间承担的8个863课题之一——管道安全预警系统,奔赴阿独线(阿拉山-独山子原油管道)工业化商用,为国家能源大动脉担当“守护神”。历经5年,终于为中国管道安上了“千里眼”和“顺风耳”。
选题背景
我国现有油气长输管道3万多公里,其中有60%的管道已运行20年左右,“十一五”期间,还将建设3万多公里的油气管道。据统计,每年要发生打孔盗油、机械施工和自然灾害等管道事故数千起,时刻威胁着管道的运营安全。管道破坏造成管道停输,不仅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油气泄漏非常容易造成火灾、爆炸,对人民生命财产构成巨大威胁,管道泄漏造成的环境破坏更是触目惊心。因此,建立有效的防范系统已迫在眉睫,管道安全预警系统的研制应运而生。2004年5月,“管道安全预警系统”科研课题正式在集团公司立项,2006年12月成为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重点项目。
研制过程
“管道安全预警系统”课题起点高、难度大,涉及光纤传感技术、光电检测、高速信号处理技术、软件技术、通信技术、震动分析、模式识别等多个领域,国内外几乎没有任何相关成熟应用技术可供借鉴。
另外,通信公司承担此课题的人员从未参加过科研开发。为了尽快掌握技术,课题组全体成员不分昼夜地埋头于书海,向高人求教,在实验室中摸索……
2004年8月,研究工作终于有了新突破。跺一脚,设备振动检测传感器有了振动信号。但系统太敏感了,这对管道的安全几乎起不到什么作用。2005年3月,课题组又遇到了一个重大技术难题——传感系统检测长度只能达到30公里左右。如果这个问题解决不了,就不能满足课题所需要的基本技术指标。面对接踵而来的各个技术难关,课题组做了上百次试验,都以失败告终。
于是,他们组织召开了研讨会,大家从整个传感系统每个环节入手,一环一环地分析,对每个细小的器件都不放过,一项一项地检查、测试。两个月以后,当再次进行实验时,系统测试长度超过了30公里以上,最长可达55公里,终于达到了技术要求50公里的指标。
2005年10月,课题组在固安测试基地成功进行了55公里的试验。2006年3月样机研制成功,并在西气东输管道现场连续进行了两个月的科研试验,仅一个月就成功预防了5次破坏事件。2006年6月19日,样机系统在西气东输顺利通过集团公司科技部组织的现场验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