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到四川需求的影响,湖北曾经南下安徽的水泥,自然不会再向南方供应,这种阶梯型的价格上涨是显而易见的。”此前,浙江上峰水泥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俞锋曾经向记者描绘了这样一幅全国水泥行业将受惠于灾后重建的供给缺口而呈现全面价格上扬的美好画面。
然而,事实真的会如水泥从业者期待的那般美好么?根据数字水泥网的统计显示,截至今年上半年,全国水泥市场平均价格为325.36元/吨(P.O42.5散装),与去年同期的295.08元/吨相比,上涨了30.28元/吨,涨幅为10.26%。其中,地震后的6月份,全国水泥平均价格为358.96元/吨,比去年同期上涨20.55%,居月度同比涨幅之冠,比处于第二位的3月份月度同比涨幅高出了10.02个百分点。
如果有人单凭这一点就判断全国水泥的价格受到灾后重建因素而大幅提振的话,就不妨再看看下一组数据。国泰君安的报告显示,以水泥出厂价格减去吨水泥耗煤成本(耗电成本亦折算成煤耗)计算出的“水泥标准煤价格差”,在6月份的数值为208.6,环比则要低于5月份时的221.3,同比甚至低于上年同期的227.3。此组数据显示,虽然6月份水泥价格上涨“凶猛”,但这“凶猛”并非源于底气十足的供需关系,而是源于顺路搭车的成本推动。6月份的数据显示,水泥价格并未完全覆盖煤炭成本的上涨,这顺风车搭得似乎也有些勉强。
更值得注意的是,7月上旬,煤炭价格环比上涨了19%,同比涨幅为109%,水泥价格的平均环比涨幅仅为6%,同比提升19%,成本转嫁压力似乎较6月份有过之而无不及。
两组数据比较下来,不知有多少人还能够寄望灾后重建将全国水泥价格拉上一个新台阶。
除此之外,我们不得不看到,我国的水泥市场从整体来讲还是一个买方市场,浙江、河南、江苏等地都曾经或正在经历着供应过剩的微利生存环境。四川灾后重建市场的供应缺口,难以撼动全国市场供应略微过剩的局面。
另外,由于水泥行业的集中度分散、行业准入门槛较低,再加上水泥供应是一个完全竞争的市场,一旦出现供不应求的苗头,就会有众多新产能蹿升出来填补空白,最典型的例子正是现在四川市场放量式的新审批项目。
笔者认为,四川的灾后重建,对于全国水泥行业来说,充其量是一个借题涨价的预期。
四川的供应缺口和丰厚的利润,让久未开过“荤腥”的江浙一带水泥企业老板食指大动,纷纷涌入四川企图分一杯羹。而在疯狂投资背后,等待他们的究竟是长盛不衰的水泥盛宴,还是另一个“浙江版”的残羹冷炙,我们将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