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国资委已经开始制定宝钢整合攀钢的方案了。”接近国家发改委高层官员的知情人士向记者透露,去年“十七大”期间,国务院国资委主任李荣融特意会见了两位特殊的党代表:宝钢集团(下称宝钢)董事长徐乐江和攀钢集团(下称攀钢)董事长樊政炜。
是次会谈上,宝钢表示出了强烈的合作意愿,而攀钢也对宝钢的各方面条件表示了认同。对于国内钢铁行业四大央企之间的大重组而言,这是一次标志性的“会晤”。是次会谈之后,宝钢对攀钢的收购之意近乎敲定一半。
知情人士更进一步称,真正让中央决策层拍板的,是宝钢对广钢集团(下称广钢)以及韶钢集团(下称韶钢)的“漂亮”整合。
八钢、广钢成功示范
对于宝钢而言,这是一次相当顺利的整合。
今年3月17日,在报请国务院同意后,这一天,国家发改委正式同意广东省与宝钢开展广东湛江千万吨钢铁基地项目前期工作,并利用此契机,重组广钢和韶钢。
就在中央作出这个重要决定的3个月后,6月28日,由宝钢控股,重组广钢、韶钢之后组建的广钢宣告挂牌。
“中央决策层认为,这是一次漂亮的重组。宝钢做得非常好,而且宝钢与广东方面上下齐心,无论是时间还是各方利益的协调,中央决策层都非常满意。”上述知情人士透露。
宝钢将利用广钢这块招牌,名正言顺地继续整合广东境内的钢铁产业,从而控制整个广东钢铁市场的生产与供给。
宝钢成功整合广东钢铁产业,并非偶然。去年年初,宝钢对新疆八一钢铁的整合,一直被誉为钢铁行业整合的经典之作。
“自从宝钢整合八一钢铁后,八一钢铁的效益增长非常明显。”宝钢副总经理赵昆此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赵昆的评价有清晰的数据支撑——随着宝钢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的全面介入,八一钢铁的成本和地域优势正在逐步转化为效益优势。2007年,八一钢铁实现营业收入127.91亿元,同比增长43.84%,实现净利润3.99亿元,同比增长159.67%;而重组前的2006年,八一钢铁实现销售收入87.37亿元,同比增长11.82%,实现净利润1.57亿元,同比却下降35.79%。
鞍钢、武钢无缘有因
就在广钢挂牌之时,与之接壤的广西境内的钢铁业大重组并不太顺利。武钢重组柳钢事宜是与宝钢重组广钢、韶钢在同一天获批的。但是截至目前,武钢柳钢(集团)联合有限责任公司仍未挂牌。
“相比宝钢而言,武钢的这次重组做得太慢。”上述接近国家发改委高层的知情人士表示,“中央决策层更喜欢宝钢的风格。”
不过这还不是武钢失手重组攀钢的唯一原因。该知情人士透露,根本原因还是武钢的现代化程度相对宝钢低,以及武钢的包容性不够好。
中原证券钢铁行业分析师胡皓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从武钢的价格政策看,武钢在市场好的时候,会更大幅度提高价格;而在市场不好的时候,会更大幅度降低价格,不能起到一个大企业应有的示范效应。”
与武钢同病相怜的还有鞍钢。虽然鞍钢此前助攀钢一臂之力,成为攀钢整体上市现金选择权的第三方,但是现在看来有点徒劳。
“如果时间比较充裕,鞍钢连现金选择权第三方都做不了。”一位接近攀钢高层的知情人士向本报记者透露,“攀钢在选择现金选择权第三方的时候,同时向宝钢、武钢、鞍钢发过邀请,但是宝钢因要报请董事会讨论,而攀钢因时间紧迫,在鞍钢回应后,双方就签约了。”
“鞍钢最终无缘攀钢,也是有深层次原因的。”上述接近国家发改委高层的知情人士表示,“鞍钢、本钢的整合历经两年,一直没有什么大的进展,各方面都不满意。鞍钢连本钢都整合不好,所以中央决策层不放心让鞍钢去整合攀钢。更何况,攀钢的钒钛资源在国家的战略层面上非常重要。”
重组将参照广钢模式
“中央决策层几经权衡之后,最终定了宝钢为重组方。”该人士称。
在被委以重任后,作为钢铁行业中的央企大整合,宝钢与攀钢的重组,可能会参照哪种模式,是在现有的几种重组模式下选出一种,还是创造出一种新的模式?
据胡皓介绍,就国内目前钢铁行业的重组模式而言,主要有5种。
首先是鞍本模式,即区域性行政性的联姻,但由于产量规模、人员安排、地方税收等原因,整合比较困难。
其次是宝钢并购上钢模式,二者各方面的差别都较大,即大吃小模式。整合的效应非常明显,相对好整合。
三是宝钢并购八钢模式,即地方国资委把股权直接划拨给重组方,税收归地方所有。
四是宝钢并购广钢模式,成立新的集团,即地方国资以相关钢铁资产,以一定量的股权比例形式与重组方联合组建合资公司。
五是直接并购式,股权、税收全部由并购方说了算,这种模式在大钢厂还没出现。
5种模式中,宝钢、攀钢的重组模式极有可能参照第四种。前述接近国家发改委高层的知情人士预期:“主要是因为中央决策层对宝钢在广东境内的整合非常满意,国资委现在制定的方案可能会参照这种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