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内环保产业的蓬勃发展,一些国外水处理设备商对这一朝阳产业始终虎视眈眈。
“我们担心一些国际性的垄断企业可能会向世界银行施压,直接参与到国内环保产业项目。”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国企负责人表示了自己的担忧。
对此,负责上海地区诸多城建基础设施工程项目的上海城投总公司新闻负责人周道红表示,目前大型水处理项目工程均采用了国际化招投标,“这也意味着,众多拥有高新技术的国外进口设备商将与拥有传统成熟工艺的国内设备商公平竞争”。
设备商合围中国
据上海环保产业协会透露,2000年国内的环保企业开始意识到国内环保产业市场的巨大潜力,逐步参与进来,污水处理设备的装备水平、产品品种、市场的供应和衔接等都有了很大改进。
与此同时,很多国外企业也相继进入中国市场。很多国外企业通过建立全资子公司、合资等方式,曲线进入国内市场;而国内企业则大多通过技术引进的方式,形成传统而又成熟的技术与之抗衡。
记者从上海竹园污水处理厂、白龙港污水处理厂获悉,上海凯士比泵有限公司就是一家典型的曲线进入中国水污染处理市场的中外合资企业。这家公司隶属于世界领先的泵阀及相关系统设备制造商——KSB集团,该集团年销售总收入高达16亿欧元以上,业务领域主要包括建筑服务、工业和公用供水事业、能源部门及采矿。
记者从KSB公司了解到,1994年KSB进入中国,与上海电气集团成立了合资公司。进入中国十多年来,KSB在中国已经拥有4家分公司、900多名员工和全国30多个服务网点和代理机构。这些服务网点和代理机构分布在华北、华东、西部地区等城市进程化较为迅速的城市和地区。
而与上海凯士比泵有限公司这样曲线进入中国市场相类似的公司,还有德国西门子、美国哈希公司、丹麦HV公司、瑞典ABS公司等为数众多的国外企业。截至目前,从全球知名的水泵品牌,到国际知名的鼓风机商,在国内市场上均能看到这些国际企业的身影,合围之势已经初现端倪。
或通过世行项目潜入
除了通过在国内成立全资子公司、合资公司这些渠道进驻中国市场外,部分国际垄断巨头甚至能更加直接地参与国内污水处理市场。
记者日前从上海一家国企单位负责人处获悉,随着国内水处理市场的蓬勃发展,一些国际性的设备垄断企业极有可能通过向世界银行机构施压,直接参与到某些世行贷款项目中。
据悉,从2003年起,世界银行执行董事会批准向中国提供2亿美元的调整规划贷款,用于支持上海城市环境项目一期,该项目旨在改善上海市的城市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并且该项目还将在未来8年内为中国提供3笔贷款,用于污水处理、环境保护等城市基础建设。目前,上海在建的污水处理三期工程就有世行的部分贷款。
上海白龙港污水处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智勇告诉记者,目前在上海地区不少大型污水处理项目均采用了国际化招投标,这也意味着,众多拥有高新技术的国外进口设备商将与拥有传统工艺的国内设备商展开一场力量悬殊的较量。
他还说:“我们并不排斥国外设备商的竞争,虽然在价格上,国产设备的确会更合理,但是我们也需要考虑到设备的维修和运营成本。”
不过,对方也坦言,如果是在同等质量的情况下,中国企业还是更愿意选择自己企业生产的设备。“一个是支持民族产业,另一个也是最现实的价格问题。”据悉,污水处理过程中,同类产品中国产和进口设备的价格相差极大,通常在40%-50%,有的进口设备价格甚至比国产设备翻了数倍。
水处理市场兴起
上海环保产业协会会长助理高先生表示,提到污水处理必须要从整个环保产业来分析,才能了解这一新兴产业。对方表示,环保产业作为一种朝阳产业,其产业边界和产业内容都比较模糊,并且环保与其他产业部门之间的渗透性比较强。
之所以说环保产业是一块丰润的蛋糕,除了这一行业具有尚待开发的市场潜力外,国家的重视程度和资金拨款也注定了这一产业具有的前景和市场利润。
按照国家“十一五”规划,中国政府在环保方面的资金投入约为13750亿元,将比“十五”期间增长64%。2010年环保产业的年收入总值将达8800亿-10000亿元左右,其中资源综合利用产值6600亿元,环保装备产值1200亿元,环境服务产值1000亿元。而从今年开始,环保支出科目将被正式纳入国家财政预算。从这些政策上面也不难看出,政府对环保的投入力度已经超过历史上的任何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