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10年,风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000万千瓦。发改委在最新一份文件中,将这一目标提高了1倍,原先的目标是500万千瓦。
3月18日,发改委在其网站发布《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下称十一五规划),对去年8月发布的《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下称中长期规划)制定的目标,作了重申和更动。
风电总装机容量的目标是更动最大的。其他目标基本未变:到2010年,全国可再生能源年利用量达到3亿吨标准煤,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达到10%的目标。其中,水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9亿千瓦,生物质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550万千瓦,太阳能发电总容量达到30万千瓦,可再生能源发电总规模为2亿588万千瓦。
(1) 风电迅猛发展 在新的规划中,风电发展目标翻了一番,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风电近年在中国的迅猛发展。仅在2007年一年,全国风电并网生产的装机总容量就达到403千瓦,同比增长94.4%。这一年的发展规模,相当于2007年之前所有年份的总和。
规划中指出,在“十一五”时期,全国新增风电装机容量约900万千瓦,到2010年,风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000万千瓦。同时,形成国内风电装备制造能力,整机生产能力达到年产500万千瓦,零部件配套生产能力达到年产800万千瓦,为2010年以后风电快速发展奠定装备基础。
发改委能源研究所高级顾问周凤起对《财经》记者表示,当时在制订中长期规划的时候,对于风电的规模就有些争论,一方面是认为发展速度还不够,一方面是招标定价造成的定价过低问题,从现在的发展态势看,2010年是有可能达到1000万了。但是招标方式导致的定价偏低,上网困难也是风电迅速发展后面临的问题。
(2)百万千瓦级风电基地 规划显示,在2010年前,将在河北、内蒙古、甘肃、吉林等地建设百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到2010年,河北和内蒙古的风电总装机容量分别达到200万千瓦和300万千瓦以上,已投产及开工建设的总规模分别达到300万千瓦和400万千瓦左右;甘肃风电装机容量达到100万千瓦以上,已投产及开工建设的总规模达到400万千瓦左右;吉林、辽宁风电总装机容量分别达到50万千瓦,已投产及开工建设规模分别达到100万千瓦左右。
与中长期规划中“建设江苏、河北、内蒙古三个100万千瓦级的风电基地”相比,规划中将百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增加到五个,10万千瓦以上的大型风电场仍为30个左右。并要求做好甘肃、内蒙古和苏沪沿海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的准备和建设工作。
(3)抽水蓄能电站2000万千瓦
在可再生能源最重要的一项——水电方面,新的规划将大中型水电装机容量细化到了大中型常规水电1.2亿千瓦,抽水蓄能电站2000万千瓦。此前,中长期规划中,大中型水电装机容量的目标是1.4亿千瓦。
周凤起说,抽水蓄能电站的作用不是发电而是调峰,即以
电力系统低谷电能抽水,以位能形式储存电能,电力系统的高峰负荷时,再从上水库放水发电。 2010年苏沪沿海将建成
(4)百万千瓦级风电基地 规划中指出,重点建设的13大水电基地分别为: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澜沧江、怒江、乌江、长江上游、南盘江红水河、黄河上游、黄河中游北干流水电基地及湘西、闽浙赣和东北水电基地,可开发装机容量共2.8亿千瓦。
“十一五”时期,继续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用于金沙江上游、澜沧江上游、怒江上游、雅鲁藏布江以及西藏境内其他主要河流的水电开发规划等前期工作,为水电可持续发展提供项目储备。
(5)主要问题 规划中提到,“十一五”期间可再生能源发展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政策扶持及激励措施的力度不够,市场保障机制还不够健全,技术开发能力和产业体系薄弱。
除水电和太阳能热水器有能力参与市场竞争外,风电、生物质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的相关政策体系还不完整,经济激励力度较弱,政策的稳定性和协调性差,还没有形成支持可再生能源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
在太阳能利用方面,规划到2010年,太阳能热水器累计安装量达到1.5亿平方米,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达到30万千瓦,进行兆瓦级并网太阳能光伏发电示范工程和万千瓦级太阳能热发电试验和试点工作,带动相关产业配套生产体系的发展,为实现太阳能发电技术的规模化应用奠定技术基础。
在生物质能方面,规划在东北、山东等劣质土地资源丰富的地区,集中种植甜高粱,发展以甜高粱茎秆为主要原料的燃料乙醇;在广西、重庆、四川等地重点种植薯类作物,发展以薯类作物为原料的燃料乙醇;开展以农作物秸秆等纤维素生物质为原料的生物燃料乙醇生产试验。到2010年,以非粮生物质为原料的燃料乙醇年生产能力达到200万吨。
规划预计,到2010年,可再生能源年利用量将达到3亿吨标准煤,减少二氧化硫年排放量约400万吨,减少氮氧化物年排放量约150万吨,减少烟尘年排放量约20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年排放量约6亿吨,年节约用水约15亿立方米,可使约1.5亿亩林地免遭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