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见过900多年前的天文台兼钟表——水运仪象台吗?这种既能观测、演示天象,又能准确报时的仪器可谓越小越难做,但这难不倒心灵手巧的苏州人。昨天,苏州市古代天文计时仪器研究所就成功复制出了世界上最小的水运仪象台。
这台复制品有点像衣橱,但顶端有间小屋。整台仪器总高0.45米,宽0.25米,共分三层。古代天文计时仪器研究所负责人、高级工程师陈凯歌指着仪器介绍,顶部小屋下面装的是浑仪,顶盖可以开启,这样就可以观测天象了,现在的天文观测台,都是仿照这一原理建造的;第二层是浑象仪,可以演示天象;最下面宝塔状的装置,是设有动力驱动的报时系统。
更为神奇的是,用手拨动仪器的齿轮,仪器就可自动演示天象和报时了,还可驱动浑象自动跟踪某一天体。原来,仪器的三层之间都设有传动装置。陈凯歌说,水运仪象台原先是以漏壶的流水为原动力进行控制的,但这台仪器要参加今年在西班牙举办的世博会,根据参展要求不能用水或电控制,所以他们就采用手动控制方式了。
最早的水运仪象台高约12米,宽约7米。解放后,国内外一些单位进行了复制,但体量都比较大。苏州市古代天文计时仪器研究所此次按原件的1/28进行复制,最细的木构件直径只有1.5毫米,要做出榫头的窗户格子,宽度也只有5—6毫米,使用的木料又是比较硬的花梨木,因此制作难度很大。陈凯歌告诉记者,他们所5名机械、木工方面的能工巧匠足足花了4个月时间才复制成功。
水运仪象台由北宋的宰相苏颂、韩公廉等人于元祐七年 (公元1092年)建成,至今已有900多年历史。这台仪器创下多项世界记录:结构中最先设擒纵控制功能,被誉为现代钟表的先躯;
浑仪中四游窥管随天体运转的同步传动系统,是现代天文台跟踪机械——转仪钟的雏形。这台仪器也是世界上最早最大型的机器,是当时世界上最大、最复杂、要求最高的自动化机械仪器、天文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