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6月,虽然正值深圳的多雨时节,但高交会展览中心C馆多功能厅内座无虚席,中国深圳
汽车电子技术趋势研讨会在这里举行,与会者渴望从参加本次研讨会的专家、学者和企业代表那里了解到全球和中国汽车电子行业发展状况、技术水平以及未来商机。汽车电子在中国正受到前所未有的热切关注。
本次研讨会的演讲嘉宾颇具代表性,他们中既有从事前沿技术研究的大学教授,也有刚刚起步的本土企业研发负责人,还有来自香港、韩国、德国、美国的业内专家。综合各位演讲者的观点可了解到,目前汽车电子技术的走向主要是:微型化、多功能化和智能化的
传感器、16和32位微处理器的应用、高性能移动安全系统、新型电池、汽车网络技术以及高性能实时操作系统和多种满足硬件要求的控制软件等,汽车正朝智能化方向发展。
在此次研讨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武汉大学校长刘经南发表了题为《汽车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趋势与技术展望》的主题演讲。他认为,汽车电子系统正迈入传感器网、通信网和计算平台网三者叠加的“网格”技术时代。这里的通信网是指汽车内的各种总线技术和无线技术,计算平台网是指一个小型计算机网络,由引擎控制单元(ECU)与CPU通过数字总线连接构成的信息处理中心。
吉林大学汽车工程学院院长管欣随后则以汽车电子重中之重的安全系统(驾驶控制系统),诠释了智能化的发展趋势。他指出,汽车电子技术的创新从70年代底盘/动力/传动/车身的全面电子化,经过80年代的自动化、90年代的敏捷化,到2010年将实现智能化。
国际上,第一、二代技术目前发展已非常成熟,市场上也有很多成熟产品;对于第三代敏捷汽车技术,诸如EBS、TC/ASR等也已实现商品化,中国的马自达6(M6)、宝来(Bora)等车型已在应用。管教授特别强调了方兴未艾的第四代智能汽车的电子控制系统主要研发方向:1、智能警示系统;2、智能辅助驾驶技术;3、自主汽车(无人驾驶汽车)。目前世界上已有美国、欧盟、日本和韩国等推出的PATH、IVT、ITS、IVHS等汽车智能化研究项目,不过遗憾的是,中国尚无大的智能汽车研究计划。
除了安全驾驶系统,汽车电子信息平台也成为汽车技术创新的另一个重点。汽车网络、通信、传感器技术的飞速发展推动这一领域的前进,但与会专家认为,面对越来越复杂的系统,目前业界的处理能力还没有做到位,还需要投入大力气,而中国在信息采集(如电子地图)方面也做得不够。来自香港中文大学自动化及计算机辅助工程学系的徐扬生教授认为,IPv6、传感器网络技术、数据挖掘与融合技术、中间件技术、WEB-GIS技术、GIS-T、DSRC、移动信息服务技术、无线技术等,将是今后影响汽车信息平台的关键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