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网报道,武警作战指挥中心的最新消息,经过20多个小时的徒步强行军,截至今天早上八点,武警部队已有800余名兵力成功开进汶川县境内,在县城和受灾严重的龙溪乡,映秀镇全力展开救援。
在电力、交通、通讯完全中断的情况下,党和政府以“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为己任,正如温总理所言“只要有一线希望,就会付出百倍努力,全力抗震救灾。”我们看到了希望,灾区人民看到了曙光。
可是由于电力交通的中断,自动化机械派不上用场,于是我们看到:部队徒步强行军进入灾区;用双手刨出生命通道等等新闻。虽然政府在危机中应对的能力越来越高,但是现代条件下人们对电力、交通、通信等现代化设施的依赖程度日益加深,突发事件所造成的破坏程度较之以往也可能更大。这使得救援及时性与执行力大打折扣。24小时中,大部分人除了祈祷与捐款,对震中汶川的灾民束手无策,不能提供行之有效的救援,要知道这人命关天的24小时是多么的重要。当然我们不能质疑党和政府对灾情高对响应,温总理第一时间赶赴四川,同时从汶川地震发生后中国迅速组织起高层次、高集中度、高敏感性、高执行力的应急机制来看,中国政府已经逐渐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举国应急体制’,这对增强中国应对复杂多变形势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但是我们也不能不看到,无论从冰灾到此次的震灾,电力交通通信的薄弱,自动化技术在救灾应用方面的不成熟。此时,生命在自然灾害面前显得如此脆弱。我们不得不在此时向政府抛出难题。在面对大型自然灾害时,除了建立应急体制,快速组织人力救援同时,如何更有效的借助自动化技术,比如说救灾机器人,比如说救灾控制系统等等及时抢救脆弱的生命?如何在灾难面前,减少对电力交通通信的依赖或者说增强电力交通通信的应对能力?值得我们深思!
中国自动化网编辑 王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