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客在苦苦等待,出租车也在寻寻觅觅。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的学生张善明自主研发的一套 “出租车智能寻呼系统”可为乘客与出租车“搭桥牵线”。
张善明发明的这套出租车智能寻呼系统由移动终端呼叫器(乘客随身携带的手机)、接受基站和转发器、控制中心、车载接受器、车载导航系统组成。系统的使用需要在乘客的手机中嵌入一个小范围智能寻呼模块、设定一个频道号码如“123”,另外在路边所有的路灯杆上和电线杆上进行编号,一个编号对应一个特定的位置,然后将此编号和位置的对应信息存储在控制中心的数据库中。
当乘客需要乘车时,找到身边的路灯杆或电线杆上的编号,将此编号编辑短信发送至呼叫号码“123”。控制中心接收到乘客的编号后,通过从数据库中检索对应的位置信息,进而就可以确定该乘客的具体位置。同时,车载导航系统可收实现对出租车的定位并将此位置信息发送至控制中心。然后控制中心经过计算,确定在以乘客为中心的500米范围内一辆最方便到达乘客身边的空车,将乘客具体位置信息发送并显示在该最佳空车的可视化平台上。这样,的士司机在看到该乘客的位置后就可以迅速赶往该地点,而不再毫无目的地找乘客。
据张善明介绍,发明这个系统源于自己一次等车的痛苦经历。2007年9月的一天,他和同学到汉口竹叶山看车展,回来的时候等了半个小时都没等到的士,在路边叫车还十分危险。当时他就想到可以尝试做一个出租车寻呼系统来解决现实中的问题。回到学校,他就立即动手查资料,开始开发寻呼系统的软件,其间还找了好几位教授做技术指导。经过半年的研制,系统已初现雏形,他于今年2月份申请了国家专利。该项发明已获得国家专利,并被中国专利信息网列为精品项目进行展示。同时,该项目被北京一家美国上联投资公司看中,双方正在洽谈相关合作事宜。
“其实,这样的寻呼系统对我们出租车司机的作用还要更大一些。我们出租车到处穿梭招揽乘客,既浪费燃料又浪费时间,还经常造成塞车。”一位的士司机听说有这样的系统后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