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在狭窄坑道里自动寻找搜救、能到月球上自动采矿并运送回地球、能自动采集风能光能用于发电……昨天,南京科学会堂里琳琅满目的机器人争奇斗异,第十九届江苏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近200件作品进行终评展示,众多创新成果让人耳目一新,还吸引了院士前来参观。展示今天继续向公众开放一天,评出的优秀作品将代表我省参加全国青少年创新大赛。
去年10月24日,“嫦娥一号”一飞冲天,带来了“航空热”。昆山实验小学五年级的小学生王颜就把创新的目光聚焦到火星探测器上了。王颜说,这个探测器能自动运行、自动探测,主要是探测钛、铁和氦-3等资源,然后通过一个履带式的吸取装置,将矿石装入小型运载火箭,及时送回地球。
王颜说,这个探测器最大的亮点是小型运载火箭。因为现在的月球探测器是在完成所有任务后返回地球时才能带回样品。如果能及时运送回矿石,科学家可以及时研究,及时发出指令调整探测器的任务。“希望我们的发明能给科学家一些启发。”
南京三中的刘峰是创新大赛的常客,参加过五届创新大赛,得过3个一等奖。此次他制作的是可入地搜救的机器人,它上下两面都可以行走,带有一个无线摄像头,可自由调控方向,将地下情况传送到地面,还带有红外探测器,探测有生命的物体。“我在电视上看到坑道塌陷的情景,希望这个机器人能帮助更多的生命生还。”刘峰说。
“太好了!”“这样的活动应该由点及面地普及开来!”昨天,孩子们的小发明小制作,吸引了南京大学教授郑有炓和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陆琰等院士饶有兴致地前来参观。
“针对国家需求,与最先进的科学技术相结合,面向生活实际来创新,这样很好。”郑有炓赞不绝口,“关键是锻炼科学思维,提高动手能力。应该鼓励更多的孩子参加这样的活动,由点及面地普及开来,使之变成一项普及性的创新活动。”
此次大赛的主题是体验、创新和成长。陆琰说,创新一定要联系实际,要活学活用学过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通过这样的培养,才能成长为创新型人才。陆琰说,实验和观察、动手和操作,要搞科研创新,这些缺一不可。这样的创新实践活动,是教学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两位院士参观后由衷地感到高兴:孩子们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令人高兴,家庭、学校和社会,都要创造机会让孩子动动手,培养创新思维。创新是科学研究的核心,鼓励孩子从小动手动脑,培养创新能力,这才是正确的教育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