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两会,节能减排依旧是各方关注的热点,而占全社会能耗30%%的建筑能耗问题,更是记者关注的焦点。3月7日,在全国政协组织的节能减排记者招待会上,全国政协委员、原建设部科技司司长赖明成为记者追逐的热点人物。
现实难题
尽管国家出台多项法令,力促节能住宅的推广,
但事实上,节能住宅还远未真正走进寻常百姓家。据原建设部公布的统计结果,我国新建建筑已经基本实现按节能标准设计,比例高达95.7%,但在施工阶段执行节能设计标准的比例,仅为53.8%。统计数字显示,目前,节能建筑仅占全国城镇既有建筑面积的7%。
赖明委员说,近年来,为落实中央提出的节能减排战略,中央财政加大对建筑节能的资金支持力度,但在建筑节能经济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支持建筑节能的财政税收长效机制尚未建立。此外,节能评估检测的能力有待提高,而且我国建筑节能服务市场体系还不成熟。对于采用节能措施的生产商和消费者,还不能提供完善的服务。”
赖明认为,推行建筑节能,势必增加开发企业的成本支出,而这一切不应该转嫁到房价上。
记者通过有关专业人士了解到,从国外的实践看,一般政府都要采取税收优惠、金融支持、财政补贴等方式,对建筑节能予以激励。然而在我国,到目前为止,国家尚未出台具体的可供操作的措施,难以调动单位和个人对节能建筑建设的积极性,建筑节能推进十分困难。能源利剑
赖明说,目前我国建筑能耗迅速上升,已经升至全社会终端能耗的30%%。资料显示,目前,如果城镇建筑全部达到节能标准,可节省3.35亿吨标准煤,空调高峰负荷减少8000万千瓦,相当于4.5个三峡电站的满负荷发电量。赖明委员认为,未来十年,我国将进入房地产开发的高峰。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平均每年有1500万以上的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人们对建筑舒适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建筑能耗占全国总能耗的比例,将越来越大。
2007年以来,在国家“节能减排”重大战略部署的强力推动下,《绿色施工导则》、《关于加强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节能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实施细则》相继出台。赖明透露,今年建筑节能条例也要出台。国家有关部门不断出台的建筑节能法规,对实现节能减排目标有重要的推动作用。这预示着,我国推广节能建筑要进入“快车道”。重在执行
赖明委员认为,我国与发达国家在建筑节能上的差距,并不在材料、设备、施工技术、设计标准上,而在执行体系上。如何破解建筑节能遇到的困境,赖明委员提出自己的观点。
一、推动现有节能建筑法律法规的执行。现行的房屋生产销售监控手段主要是土地、规划、施工、开工和销售“五证”监控,而这“五证”中并没有关于节能建筑的执行方面的监控手段,必须将节能建筑纳入强制性标准。
二、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促进建筑节能。在宏观控制房地产价格的前提下,对于不同级别的节能建筑,在市场上按照不同的价格出售,可以尝试通过政府补贴的方式来降低房子的销售价格。国家可以根据最低节能标准以上的节能投入,给予经济补贴。比如,能够达到全建筑70%%节能的建筑,政府给予高出最低标准5%%的节能建筑造价20%%—30%%的补贴。
三、通过适当减免土地增值税,鼓励开发商推广节能建筑。建议对于经过认证的节能住宅,对节能部分的费用适当减免土地增值税,以刺激房地产开发商的积极性。
四、加强宣传,通过税制调节,帮助消费者主动选择节能建筑。
最后,赖明委员表示,推广节能建筑,一方面需要政策推进,另一方面也需要市场机制推进。国家有关部门可以考虑建立激励与惩罚措施相结合的财税政策体系,建立和完善与建筑节能相关的税收体系,通过税制促使消费者节约能源,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同时,要完善建筑能效标识体系和建筑节能服务机制,这样节能建筑才能“落地”有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