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在主机板、显示卡、服务器等产品上奠定基础的微星科技(MSI),为了寻找未来的成长方向,在4年多前成立了‘创新前瞻研究中心’,希望能检视台湾除了在ICT(资通讯)产业之外还有哪些利基,以及还有哪些技术创新是可以投入的,来作为前期技术投入的目标。目前这一拥有三十多位工程师的研究中心,已经将
机器人与医疗电子作为其未来的发展方向,并已得到初步的成果。
微星科技创新前瞻研究中心经理陈珍庆表示,创新前瞻研究中心成立的使命在于,希望透过以站在前端市场、技术养成的方式,来为公司找到下一个十年、甚至二十年的发展机会。他说,“虽然我们可能无法主导创新,但至少当市场有新技术兴起时,我们能够很快赶上,而不只是只能接受代工业务。”
在此背景下,研究中心成立之初,便开始思索‘这个世界需要什么?’、‘有什么是ICT业者可以做的?’对此,陈珍庆表示,“在现代社会中,人们越来越忙,计算机、手机科技的发展与普及,虽然让我们的生产力大幅提升,一个人可以当多人用,但这些科技却往往对人们的健康,甚至快乐带来很多负面的影响。”
有什么事情是科技业者能做,来弥补这方面的不足?以此思维下,他表示,“我们认为,机器人与医疗电子两大方向,不但能与公司的发展方向契合,同时也符合社会的未来需求,因此便决定以此两大技术为创新研究中心的投入方向。”
开创新蓝海
微星从2003年便开始进行机器人研究,到2005年的台北Computex计算机展上,创新研究中心所展示的E2R-H3(Education and Entertainment Robot - Humanoid 3)机器人,当时曾一度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
陈珍庆表示,此展示的确为公司创造了正面的形象。而机器人是一项与ICT相关的整合型技术,它包含了语音、影像、机构、控制、感测、人机接口等多种技术,尤其是E2R-H3是一台具有23个自由度的人型机器人,如何细腻的操控其动作与平衡,需要许多相关技术的整合与配合。
以此技术为基础,微星科技在2006年7月获得科技项目计画的补助,进行一项为期三年的研究计画。在此计画下,微星已建立机器人的发展平台,将利用此既有平台进行功能技术的整合。
他表示,机器人的应用范围宽广,包括家用劳动服务型机器人、工业/工厂组装用机器人、甚至日本政府为因应高龄化社会发展,所积极推动的陪伴型机器人,可用来记录老年人生活资料,以作为医疗照护辅助之用等。“对微星来说,专业用的工业机器人不是发展重点,我们将以居家、个人消费性使用的机器人为主要发展方向。”
然而,陈珍庆也指出,“对我们来说,机器人还是处于一个技术养成的阶段。考虑成本、技术障碍等多项因素,事实上,这个产业离成熟期还有一段距离,而我们的投入,可能还需要一段时间才有可能回收。”
但是,就如同他提到的机器人是一个整合型技术,在目前练功阶段所累积的功力,可以应用到其它的创新产品中。例如,机器人的触觉,可发展到现今最热门的触控式消费性产品上,而机器人用来与人类沟通的语音、影像技术,也是目前消费性应用的主流。
陈珍庆强调,“对公司来说,为既有产品赋予新功能,也是我们研究中心的重要使命。”
而在医疗电子方面,他指出,从包括微软、英特尔、飞利浦等业者都开始将焦点移到居家医疗电子市场的商机,此一市场的未来发展当然是值得期待的。“一直以来,医疗产业都是一个很封闭的环境,随着ICT业者的切入,以其成本与技术优势,我相信医疗市场已经到了被打开的时候了。”
而微星便试图从ICT优势切入,开发消费性的医疗应用产品。历经三年多的开发时间,他们已经开发出一套可携式心电图监测与记录产品─MyECG E3-80。此产品已于去年得到美国食品药物管理署(FDA)、欧洲医疗器材CE MDD认证以及台湾的卫生署许可证明,也于去年底首度参加于德国杜塞道夫举行的国际医疗展(MEDICA 2007)。
MyECG E3-80是一台重量仅有65公克、三信道的可携式心电图装置,符合ANSI/AAMI EC38与IEC60601移动式心电图标准,可提供准确的心电图资料记录,其取样率最高可达到1000Hz,同时内建有SD读卡器,可以最长连续记录24小时的资料。
陈珍庆表示,开发此产品需要的domain knowledge,他们是与荣总、台大的医师共同合作,而目前此合作仍持续进行中。同时,由于这类产品需要更多模拟、感测技术人才的加入,与传统纯数字的信息运算领域有很大差异,这些也都是微星还在努力培养技术的方向。
对于MyECG E3-80,陈珍庆表示,此产品仍处于原型的阶段,真正的商品化、量产可行性、日后的销售通路等多项问题,都还在探索阶段中。“但是,我们会开始积极推广这样的概念,希望今年会有较具体的成果。”而以此技术为基础,微星在去年初也推出了整合心电图功能的笔记型计算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