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年初,一场围绕“绿色建筑”的讨论再次在江城武汉热起。其议题除了有《城镇规模住区人居环境评估指标体系》,还探讨到了业界共同关心的“如何让开发商领会并建设绿色建筑”。
实施建筑节能或建设绿色建筑是多赢的格局,政府节约国家资源,百姓减少开支,开发商获得良好社会形象。
喝彩者有之,跟进者寥寥。
来自美国大自然保护协会的靳瑞东表示,绿色建筑在国外好卖,并且价格较高。但国内的市场对绿色建筑似乎并不买账。
但“绿色建筑”、“生态建筑”、“建筑节能”目前成为政府部门及媒体除了房价之外关注的另一热点话题,均缘自中国的能源危机及建筑耗能量大。
来自建设部的统计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建筑用能约占社会总用能量的27.8%,是同等发达国家的2~3倍。
世界可持续发展工商理事会在2007年8月份发表的一份建筑节能的现状和趋势的报告中指出,德国的开发商45%都在做绿色建筑,而中国和印度只有10%和5%。
2007年的中国建筑节能检查已经结束,最终的检查结果建设部会在近期发布。总结2006年的检查结果是有喜有忧。中国建筑学会理事长宋春华指出,2007年检查2006年的执行情况时,95.7%的建筑都达到了设计节能,但是在施工阶段,符合节能要求的建筑仅有35.8%。
有政府官员一语中的指出是政府的行政之手没有真正管起来。
但有令人欣慰的事情出现,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住宅中心主任陈建明表示,目前已经有部分开发商或者是有志愿的开发商来引领这些先进的住宅产品。
如有些开发商便参加了绿色建筑金牌试点项目。绿色建筑是一个系统性工程,无论是它的规划设计还是市场定位、开发理念,必须全面贯彻系统的要求,在建筑材料、节能、墙体保温,特别是在太阳能的利用、中水回用、生活垃圾处理和施工节点等实施系统化的规划及建设中,才能实现绿色建筑和科技节能的最终目标。
据了解,这一项目采用了100多项硬性指标,根据3A住宅硬性指标的认定来规划、规范、约束项目的性能保障。
其中,包括采用德国的苯板技术作为隔热的材料,用隔音玻璃实现门窗的保温隔热,使得住宅的舒适节能达到65%,采用法国进口的新风系统使得住宅内保持24小时的空气清新,实现可以呼吸的住宅,采用智能门锁,一经断电,户内空气等技术为住户提供极大的生活便利。
但这仅是试点,市场和专家有自己的担心。“我们最担心的应该还是这个市场性。市场接受能力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如果绿色建筑是一个费钱的建筑,是一个吃力不讨好的建筑,那么发展不会很好。”北京建筑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曾捷表示。
目前,在房地产市场处于“拐点”争论的当口儿,开发商渐以品质吸引购房者,包括引用绿色建筑的牌子。但仅是牌子引用而非实际行动。
一开发商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指出,国内绿色建筑尚处起步阶段,新建建筑还无法全部按绿色建筑的标准建设。绿色建筑牵涉的范围较大,如建材的生产要绿色、建材产品的运输半径不超过500公里,均要求减少能源消耗,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建筑成本。同时,价格因素是一个重要的考量,所以在市场中还没有得到很好的响应。
就是因为成本的增加,一建筑师表示,在设计中应用的很多先进技术最后被开发商换掉。自持物业的开发商往往关注节能产品及节能技术的应用;而以销售为目的的开发商因成本原因会尽量使用替代产品或技术。
而上述开发商建议,在开发商拿到土地之后,绿色技术或指导就开始跟进,这样才能把楼盘的节能做得更好。
在他看来,目前的一些绿色建筑标准或产品无法全面地指导他们开发绿色的、生态的建筑。
专家认为,很多开发商认为绿色建筑是好的,但怎么做才能把开发商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怎么把绿色这个理念贯彻到建设里面去?
现在,一些这方面的标准已经推出,如《生态住宅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城镇规模住区人居环境评估指标体系》等,已经能从根本上指导绿色建筑的建设,并且有些标准是最低标准,或有激励手段,旨在鼓励开发商参与。
南京朗诗置业副总裁郭咏海建议,政府既要对开发商给予支持,也要对购房者有相应的支持。此外,在政府支持这一块,有资金支持,必须还要有土地支持。如政府规定出让的地块必须达到绿色建筑标准,那么能者为之。
市场与行政间的博弈永远存在。对于这场博弈,执行者有了强有力的实施章法,被执行者才不会总打擦边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