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水质下降,人们对水的质量、数量需求却在不断提高的当代,将城市水源、供水、排水、污水处理与回收利用构成一个产业链,所形成的综合性水务行业是一个朝阳行业。
2007年在这个新兴市场上,外资水务企业施展的一连串令人瞠目结舌的动作,让管理部门、研究机构和本土水务企业都绷紧了神经。
最为引人注目的是外资水务的一系列高溢价报价。2007年1月,威立雅水务集团报价17.1亿元,与兰州供水集团签署了45%的股权转让意向性协议;5月,威立雅以9.53亿元报价获得海口水务集团新组建的给排水一体化项目49%的股权,报价超过标的约3倍;8月,中法水务报价8.95亿元获得扬州自来水公司价值1.8亿元的49%的股份;9月,威立雅以21.8亿元人民币夺得天津市北水业49%的股权转让项目,出价超出净资产3倍。
清华大学水业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傅涛介绍说,“受冲击较大的是本土水务企业,比如目前为数不多的能够在一线市场与外资水务展开厮杀的本土水务企业首创股份,在几次大的角逐中它均以失利而告终。”
高溢价玄机
首创股份输在报价上,其在兰州项目的出价仅为2.8亿元,还不及中法水务4.5亿元的报价,不到最终拿到项目的威立雅水务17.1亿元报价的1/6;在海口,首创股份报出了4.1亿元,但威立雅报价9.53亿元;在天津项目上,此前为之筹备多时的首创股份甚至未现身影。
外资溢价购买内地水务资产的动向,已引起了有关方面的关注。2007年5月,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就此事展开调研,对各地方政府提出了风险警示;9月3日,全国工商联环境服务业商会发出公告,请求建设部、商务部、国资委、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对高溢价问题给予高度关注,制定有关政策约束部分地方政府贪求一时高价的冲动。
“兰州项目是一个分水岭,从那之后规则发生了变化,重点项目都开始溢价了。”水务专家傅涛告诉《瞭望东方周刊》。
这种高溢价现象在天津自来水集团转让下属市北水业有限公司49%的股权时,升级到明文规定竞买者“必须溢价30%以上”。
吊高地方政府胃口的首推威立雅水务集团。它的一些高溢价操作手法,即便是同样征战欧亚美各大洲的国际水务企业也不能理解。2007年4月,中法水务在中国水网组织的2007城市水业战略论坛上,指责威立雅“恶意竞价”。
德国柏林水务中国区总裁涂晓光则指出,在现有资产和土地不能转让的情况下,除非兰州城市人口发生爆炸性增长,否则威立雅17.1亿投资很难收回。
威立雅肯定不是在办慈善机构,水务专家傅涛指出了其中的奥妙:“柏林水务的财务模型是在设定销售价格的前提下,可是他们忽略了兰州自来水的价格未来完全可以是开放的,这份资产的弹性极大,可以有好几倍的变化。所以他们不能理解威立雅。”
傅涛分析说,“包括中法水务、首创股份在内,都面临短期效益和长远利益难以调和的矛盾,所以在运作兰州项目这样的事情上才会显得力不从心。”
以首创股份为例,由于其进入水务市场时间较短,大部分项目都集中前期,还没有进入到高收益阶段,因而在面对经营周期达二、三十年的项目时,虽然明知道以后可以有很好的回报,但也不得不放弃,否则对股东、股民都没办法交待。
最后的结果是,要么接受这种变化,要么调整自己的目标市场。中法水务几个月后便放弃了对高溢价竞买的抵制,对扬州自来水公司公开转让股份报价8.95亿元,大大超过威立雅3.98亿元的报价;首创股份则吸取了在兰州项目上花费上百万元竞标成本却一无所获的教训,不再参与天津项目的竞争。
威立雅看中了什么
威立雅水务对他们的高溢价战略收回成本胸有成竹,其全球首席执行官安东尼•弗莱罗指出,兰州、天津以及早先在上海浦东水务项目的价值,不光在一个城市,还在于对周边区域的影响,这些项目与威立雅在中国大陆的水务战略布局有关。
2002年,威立雅水务从上海浦东供水运营、管理50年期合同的国际招标中胜出,用净资产三倍的溢价、以2.66亿欧元收购了浦东自来水公司50%的股权。
“北京的水价现在是3.7元/立方米,就连青岛的都要2.6元/立方米,但上海自来水才1元多一点,威立雅入股这5年来,应该是没赚到什么利润。”全国工商联环境服务业商会高级项目经理刘晓明告诉《瞭望东方周刊》。
“这才是问题的关键。”傅涛强调,威立雅看中的不是卖自来水那点现金流。“威立雅用的是其它投资人的资金,对于这些长期投资,威立雅完全可以通过资产评估增值的形式来回报投资人,而首创这样的上市公司则必须在年报上有真金白银体现出来,不能用评估值、理论值来答复投资人。”
威立雅高溢价买到的水务项目会确保增值吗?威立雅水务中国区副总裁黄晓军在接受中国水网访问时这样回答:“市政项目的特性决定一定要和政府的步伐一致。中国政府对西部的重视、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带来的巨大市场,使威立雅看到了其中闪烁的‘金’光。不要说兰州、乌鲁木齐这样的省会城市,连宝鸡、渭南等这样的城市也是会让人惊讶的,它们的发展速度和市场潜力是威立雅水务乐意投身其中的重要原因。”
有偿回购是无底洞
水务行业的一个特征是具有垄断性,一旦控制了整个城市的水源、供水、排水、污水处理的定价权,垄断利润自在其中。为了防止水务企业利用定价权对城市生活、生产产生太大的影响,一般情况下将城市水务项目出售给企业后,都会有回购安排,也就是让市政当局能够在适当的时候收回水务权。
“据我了解,只有深圳水务集团、海口水务集团的项目约定了无偿回购(30年经营期满后无偿交还),其他的基本上都是有偿回购(按回购时的实际价格回购),而有偿回购可能是个无底洞。”傅涛说。
做出上述判断首先是基于中国的经济形势,在GDP年均增幅近10%,人民币不断升值,生产资料价格持续上涨的情况下,作为稀缺资源的城市供水肯定是稳步上升的趋势。“想知道10年、20年后,这些水务设施值多少钱,你看看你住的房子,10年前多少钱,现在值多少钱就明白了。”
问题的严重性在于,“地方政府是不会主动去要求无偿回购的,他们宁可多要点转让费。因为付出一个无限制条件的物权,就能多得到几亿元甚至几十亿元,这些钱拿来搞城市建设,可以出很多政绩,至于二三十年后如何处理相关事宜,现任官员一般是不会考虑那么多的。”
全国工商联环境服务业商会也在公告中指出,“政府资产部门的强势主导是造成过度溢价的直接原因”。
水务不同于一般资产
在专家眼中,《物权法》实施之后,无限物权对基础设施行业是非常有害的,根据《物权法》,如果想结束水务合作,不能采取行政性收回,必须再买回来。“在我了解的部分有偿回购合同中,有的是约定按市场价格,有的是约定按评估价格,但显然不管是评估价格还是市场价格,弹性都很大。尤其是市场价格,只要有人愿意出更高的价格,控制权就难以回到政府手中。”傅涛分析说。
“建设部的文件规定经营时间不超过30年,但并没有明确有限物权,我为此写过很多报告。”傅涛说,从目前情况来看,各地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把水务资产当作了一般的国有资产来对待,“并没有到期收回的概念”。
傅涛认为,
汽车厂、电视机厂等可替代性资产卖掉是不用担心的,价格越高越好,但自来水无可替代的产品,如果不加以约束,就会助长地方政府的融资冲动。
“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部门知道市政设施不同于经营性资产,但是所有的文件里面并没有明确出来,对于市政设施这种关系国计民生的资产应该怎么处置,也没有专门机构来研究这个资产。”
“把特许经营进行国家立法才能解决这个问题。建设部的部门规章不但约束不了国资委,也约束不了地方政府,因为他们对部门规章是指导性的,可听可不听。既然国家鼓励水务改革,就应该把已经失位的产权、价格机制建立健全起来。”
“我们一直在呼吁国家立法,至少国务院要颁布特许经营条例,要对产权问题、价格问题、经营期限问题给出明确答案。值得高兴的是,现在大家都形成共识了。”
傅涛的努力并非一点效果也没有,在海口项目中,当地政府就坚决要求有限物权。
“该出示黄牌的时候而没有动作,别人会认为你是一个商业无政府状态。”本土水务企业青岛银河集团董事长亓久平警告说。
“国务院已经给建设部回馈了,也就是说我们5月份的调研报告已经有了结果,但细节还不方便透露。”中国城镇供水协会办公室王女士告诉《瞭望东方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