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机床产业布局中,拥有沈阳机床、大连机床两大企业的我省机床产业,是我国中高档数控机床的主产区之一。可是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国内机床企业生产出来的“钢筋铁骨”,只有在安装上产自国外的控制软件后,才能够灵活自如地行动,就连沈、大两家颇具实力的机床企业也没能例外,国外软件曾经牢牢占据着国产机床的“大脑”。
然而近段时期,伴随着我省一家员工只有百余人的“小企业”所发出的一系列震惊世界机床业界的“大动作”,过去的一切已经发生了彻底转变。依靠这家企业自主研发的数控系统,国产数控机床、尤其是中高档数控机床已经能够自主地进行“思考”了。
这家“小企业”,就是大连大森数控技术发展中心有限公司。在刚刚过去的2007年中,大森数控曾经数次技惊四座。在春天举行的北京“第十届中国国际机床展览会”上,装备大森数控自主研发的DASEN-18五轴联动数控系统“大脑”的一台五轴立式加工中心,受到了国内外参展商的高度关注,成为展会焦点。秋天,大森数控荣获了国家发改委授予的“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荣誉称号。初冬,经国家版权局批准,大森数控研发的“DASEN-18型五轴联动数控系统软件V1.0”,获得了一份意义非同寻常的软件著作权……
由“身”到“心”,国产数控机床由此迈上了一条完全自主化发展的创新之路。
攥紧知识产权这条“生命线”
去年11月6日,经国家版权局正式批准,大森数控取得了五轴联动数控系统DASEN-18的软件著作权。据有关人员通过信息检索了解到,截至去年11月13日,在国家版权局公布的五轴联动著作权登记中,同时具备RTCP功能、螺旋插补、样条插补功能和车铣复合功能的,仅大森数控一家。这标志着大森数控的数控系统研发能力,已经进入国际先进行列。
机床,是一个国家制造业水平高低的象征,数控系统是其核心部分,并且五轴及五轴以上联动数控机床系统,代表着机床制造业最先进技术。从某种意义上说,对于数控系统的研发能力,反映了一国工业发展水平状况,关系到国民经济安全,对现代国防装备制造业同样至关重要。
“把数控搞上去,能够和国外大公司平起平坐,不被人瞧不起”,是杨玉洪穷其一生的事业追求。自1995年创立以来,大森数控始终视技术创新为生命力。从第一款产品DASEN-Ⅰ型系统到现在最新的DASEN-20型,产品性能始终保持国际先进水平。
为什么企业一定要有自主知识产权?面对记者的疑问,大森数控董事长兼总经理杨玉洪斩钉截铁地说:“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之后,如果仍然没有自主知识产权,就会面临生存的巨大压力。”实践证明:如果企业仿用别人的技术,或许可以取得一时的发展,但长久下去必将受到法律的制裁;如果采用合法途径购买别人的技术,必然在技术先进性上受到限制,或在价格上受到控制,导致在竞争中处于劣势。由此可见,在自主创新的基础上取得自主知识产权,是企业发展中必须攥紧的一条“生命线”。
不断创新,使大森数控的生命力不断增强。经历十余年的发展,大森数控先后研制开发出16种数控系统、2个系列15个型号伺服电机和2款机器人刺绣机,在中国的数控市场上成功地打响了“大森”这一民族数控品牌。自成立至今,大森数控已累计推向市场36000余套数控系统;并于2005年、2006年连续两年被评为“中国数控行业最具影响力品牌”和“中国数控市场第一品牌”。
探索创新的全球化路径
自主创新,切不可闭门造车;因为创新行为如果失去效率,也就失去了市场竞争力。“搞研发,一是要舍得投入,二是要选择正确的路径。”杨玉洪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
在选择研发路径时,大森数控另辟蹊径。在我国数控系统产品市场主要盘踞两大国际品牌———日本的法那科和德国的西门子。杨玉洪敏锐地意识到,在日本和德国必定有着大量成熟的数控系统开发人才,何不借用“外脑”,在坚持技术主导权的基础上,走一条全球化设计和全球化开发之路。
为此,大森确立了“瞄准国际前沿,跟踪国际动态;只求人才所用,不求人才所有;宁让开发利润,不让知识产权”的自主创新原则。几年来的实践证明,这种国际化的创新模式大大地提升了自主创新的效率。
为实现“瞄准国际前沿,跟踪国际动态”,大森在国内和国外同时搭起先进技术平台,进行一步到位的技术开发。在日本,大森设立全资公司———DDS日本株式会社,负责产品研发,同时跟踪国际数控技术发展的最新动态。在德国,大森与德国知名企业签署协议,共同建立由大森控股的大森数控研究院,着力提升和发展公司的后续技术。在国内,大森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共同组建机床伺服驱动器合作研发机构,开展专项技术攻关;与国内机床厂家合作,整合技术资源,根据厂商技术要求,联合开发数控产品。
数控技术是一门涉及多学科的综合性技术,对研发人员的要求很高,不仅需要掌握多学科知识,而且要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大森在研发过程中的不拘一格,紧盯国际高端人才,“只求人才所用,不求人才所有”,突破了人才使用上的瓶颈,从而使大森数控的技术实力和研发水平得到迅速提升。
然而,与在人才资源开发利用上的灵活度相反,大森在知识产权归属上固守“宁让开发利润,不让知识产权”的原则,寸土不让。“不搞无知识产权的产品,在知识产权问题上没有商量的余地”———杨玉洪对知识产权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
经过实践,大森数控全球化设计和全球化开发的创新路径获得了极大成功。十余年间共开发了12种数控产品,获得了9项国家专利,3项软件著作权。大森开发的嵌入式数控系统和全数字智能交流伺服系统的各项技术指标,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开发的高分辨率伺服电机、同步主轴等数控机床关键功能部件填补了国内空白;投入1800多万元研发的DASEN-18五轴联动高档数控系统,不仅拥有源代码,而且取得了软件著作权,被业内誉为具有“对打破国外中高档数控产品在我国垄断地位的里程碑意义”。
做行业前沿技术的追踪者
当前,世界先进数控技术正朝着智能化、网络化、集成化、数字化的方向发展,机床制造技术向着高速化、高精度化、复合化、智能化、开放化、并联驱动化、网络化、极端化、绿色化方向发展。
从数控机床市场来看,由于数控技术在机械制造工业中的重要地位,世界上数控机床迅速增加。日本机床产值数控率已达70%至80%,个别工厂已达90%以上;而与此相比,目前我国机床数控率还不到10%。由此可见,我国数控机床的需求量将不断加大,市场前景非常广阔。目前,我国数控系统市场70%至80%的数控系统仍被国外品牌占据,国产数控系统任重而道远。
在此背景下,杨玉洪认为,中国的数控产业不能安于现状,应该抓住机会不断发展,努力发展自己的先进技术,加大技术创新与人才培训力度,提高企业综合服务能力,努力缩短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与此同时,要力争早日实现数控机床产品从低端到高端、从初级产品加工到高精尖产品制造的转变,实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从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的转变。
据了解,“十一五”期间是我国数控机床大发展的时期,国家高度重视和支持发展国产数控机床,制定了国产数控机床的发展规划,并出台了相应的扶持政策。预计到2010年,国产数控机床在国内市场上的比重有望达到50%。
立于国产数控机床的发展潮头,大森数控为自己的创新行为制定更高的目标:即在“十一五”期间研发高速、高精度、高档数控系统,与世界同步跨入高速、高精度的数控机床新时代。
据介绍,大森将在研发数控系统方面投入更多的精力,瞄准数字式、纳米级、环保,以及小型化(体积做成笔记本大小)的方向不断发展;并努力实现与之相配套的同步主轴系统和直线电机的国产化,形成自我配套能力。预计到2010年,大森中档以上数控系统年产量可达25000套,完成销售收入8亿元,中档以上数控系统国内市场占有率将达到3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