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词叫一本万利,形容本钱小、利润大。经济活动中要做到一本万利不容易。然而,四川省达州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简称达钢)总裁江善明刚刚做完的一笔“买卖”,比一本万利还划算:一年前,达钢和一家公司签订了高炉节能改造合同,改造中达钢没花一分钱。如今改造已完成,达钢每年可“赚”钱上千万。
用高炉余压发电
去年1月,达钢与中节能环保科技投资有限公司(简称环保公司)签订合同,由该公司负责对达钢的两座480立方米炼钢高炉实施改造。这两座高炉,每天都将炉顶的巨大压力白白释放掉。环保公司就是在这个压力上做文章:从高炉的煤气管路减压阀前,引入透平机膨胀做功,从而带动发电机发电(简称TRT项目)。
用高炉余压发电国内大型钢铁企业早已采用。但它主要应用在1000立方米以上的大型高炉。像达钢这种480立方米的高炉应用就极少见。TRT项目采用的是一种类似空调机“一拖二”的新技术,就是将两台480立方米高炉产生的余压集中引入到一台透平机做功发电。
在达钢支持下,TRT项目进展神速:去年5月下旬正式开工,9月安装设备,12月25日并网发电一次成功。
今年1月10日,在TRT项目竣工仪式上,江善明乐得合不拢嘴:高炉余压一年能发电2800万度,这些电用于达钢生产,可以省下1500多万元电费。当然,更让他高兴的是,节能降耗使这个高耗能企业向政府和社会交出了一张满意的答卷。
“不花一分钱”的新机制
环保公司为达钢完成的TRT项目具有开创性:这是我国首次用“合同能源管理”机制完成中型炼钢高炉节能改造的成功范例。
在TRT项目中,达钢不用掏一分钱的改造费,只需与环保公司签订委托合同。环保公司垫付费用,为达钢高炉改造进行工程设计、设备订购、安装调试,直到并网发电。项目完成后,达钢也不用从生产经费或利润中提取资金用于项目支出,只要从前3年每年节约的能源费用中支付即可。也就是说,达钢高炉改造后每年所发的2800万度电,用于达钢的生产,可以少交1500多万元电费。达钢只需从这些节余中拿出部分费用支付给环保公司。合同期满后,整个项目无偿移交给达钢。
TRT项目所采用的“合同能源管理”机制是从国外引进的一种节能服务管理办法。其实质就是以节约下来的能源费用支付项目的开发费用。环保公司的母公司———中国节能投资公司副总经理李龙生对记者说:“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机制进行节能项目改造,风险全由我们自己承担。被改造企业是在得到节能的实效后才付费,并且是从节约下的费用中支付,不占用它的生产和流动资金。我们是从节能改造的收益中分取利润,这是一种双赢的运作模式。”
节能潜力大,市场服务多
不花一分钱,达钢的两座高炉就完成了节能改造。对达钢来说,这一改造可谓是“无本万利”:除了每年1500多万元的效益,调节、平衡炉压,还使生产环节更加合理顺畅,消除了原来排放炉压时的巨大噪音污染;最重要的是还在一定程度上完成了国家及地方政府下达给企业的节能降耗任务。
据有关专家估算,像达钢所改造的这种中型高炉(450—1000立方米),在我国还有150多座。如果这些高炉都能像达钢一样实施节能改造,那么每年可为国家至少节电30亿度,创效20多亿元。
目前,我国市场上的节能服务已不少。以中国节能投资公司为例,作为国资委在节能领域的唯一一家投资公司,国资委对它的要求就是推广节能先进技术。“我们不做规模化生产,只在节能领域进行示范性工作,引领技术新潮流。目前,我们的技术服务不仅有节电改造,还包括秸秆发电、垃圾处理、垃圾发电、污水污泥处理等。”李龙生说,公司有一个专家智囊团,专门为需要节能降耗及减排的企业“把脉”,帮助企业进行技术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