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中国化工报·塑料周刊》编辑部和《国外塑料》编辑部日前联合评出2007年塑料行业十大热点。
一、中国版RoHS正式实施
由信产部等部门制定并发布,被称为中国版RoHS的《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管理办法》从3月1日起正式实施。该办法规定:进入国内市场的10类共1800多种电子信息产品,必须向消费者明示产品中是否含有六类有毒有害物质或元素的名称和含量、环保使用期限,以及可否回收利用等信息。
11月7日,信产部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技术促进中心揭牌仪式和首批绿色环保材料产品认证证书颁发仪式在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所亦庄标准化科技园举行,塑料改性料、环氧树脂封装料等5家企业首批获得绿色环保材料产品认证证书,实现了中国版RoHS认证零的突破,对我国电子信息产品绿色环保产业链的打造起到了牵引和示范作用。
二、公共场所阻燃重要性凸显
3月1日,强制性国家标准《公共场所阻燃制品及组件燃烧性能要求和标识》(GB20286-2006)开始实施。5月1日,公安部制定的《阻燃制品标识管理办法》正式实施。
6月28日,公安部消防局在北京举行阻燃制品标识首发仪式,广州金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10家企业生产的阻燃制品取得首批阻燃制品标识,3家检验机构获得阻燃制品燃烧性能检验资格,至此我国对公共场所实施阻燃制品标识管理进入实质性阶段。12月7日,公安部消防局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公共场所阻燃制品监督管理的通知》,规定自2008年7月1日起,公共场所若未按规定采用阻燃制品,验收一律不予通过,并明确了公共场所阻燃制品的具体监管方式。为配合这一办法的实施,11月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成立了阻燃塑料制品标识及绿色塑料推广工作组,旨在推进阻燃塑料制品在公共场所的应用,促进塑料阻燃技术升级和结构调整,更好地担负起公共场所防火安全的重任。
三、食品塑包企业直面QS考验
质检总局于去年7月18日正式启动食品用塑料包装容器工具等制品市场准入工作,今年以来该项工作一直在有条不紊地推进。为方便企业申报,质检总局将负责实地核查工作的审查机构由原来的4家增加到17个地方局,还新增了9家检测机构,检测机构总数由原来的8家增加到17家,更多机构的参与将加快食品包装准入进程。
8月23日,质检总局发布《关于开展食品用塑料包装容器工具等制品生产许可证无证查处工作的公告》,决定自2008年1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查处未获食品用塑料包装容器工具等制品生产许可证的产销行为,未获得列入第一批目录的食品用塑料包装容器工具等制品生产许可证的企业和产品不得生产和销售。至10月底,全国已有663家企业获得质检总局颁发的生产许可证。
四、塑料制品出口频念"紧箍咒"
继去年9月15日国家将塑料制品出口退税率由13%降至11%后,今年7月1日出口退税率再次下调至5%。7月23日,商务部、海关总署联合发布2007年第44号公告,公布新一批《加工贸易限制类商品目录》,从8月23日起,国家对此类商品实行银行保证金台账实转管理,150个塑料原料及制品的海关商品编码位列其中。
我国塑料原料一直产不足需,每年都需大量进口,而塑料制品产量却增长迅猛,并且以低端、低价产品出口为主,使得我国每年在花巨资进口塑料原料的同时,又大量出口低附加值产品,不仅出力不讨好,而且也增加了国际贸易摩擦。国家对塑料制品出口频念"紧箍咒",将促进行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五、农膜行业治理整顿拉开序幕
3月份,国家发改委经济运行局对农膜生产企业及市场情况组织了调研,并会同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塑协农膜专委会,就农膜行业存在的问题整理出书面材料上报国务院。5月11日,温家宝总理做出重要批示:"要采取措施整顿治理。"6月份,国家发改委召集财政部、农业部、税务总局、工商总局、质检总局、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等部门及中石化、中石油、中农公司,专门研究了如何做好农膜行业整顿治理工作。
10月份,由国家发改委牵头开展的农膜行业治理整顿工作进入实施阶段,主要采取的措施有:规范市场秩序,严格产品质量监督;规范交易结算制度,杜绝大宗现金交易;实行农膜生产准入制度;加强农膜推广使用指导。
六、塑料袋使用开始受限
11月,深圳市政府法制办公布《深圳经济特区环境保护条例(修改草案稿)》,拟在全市范围实行消费者有偿使用塑料购物袋制度,商家若违反规定将被处罚款。这是一次以立法形式对付"白色污染"的尝试。支持者认为,这项立法将促使人们养成环保消费习惯,缓解日益严重的"白色污染"。而反对者说,不能把治污压力都推到老百姓头上,政府应担负起更大的责任。业界有学者认为,塑料产业是一个完整的产业链,对制成品的禁用、限用等并不是消除"白色污染"的最佳选择,要彻底治理"白色污染",正确的做法不应拒绝使用塑料袋,而要提倡减少使用、重复使用。
七、"生态"合成革成新名词
4月10日,中国生态合成革研讨会在河北高碑店市白沟镇举行,会议主旨是为了维护优质合成革产品的信誉,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和避免污染物的产生,保护环境,增强行业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12月17日,浙江丽水被授予"中国合成革循环经济先进示范基地"称号。
我国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人造革合成革消费市场,产量和贸易量居世界首位。为满足国内外不断提高的环保要求以及消费者日益增强的健康安全需求,生态合成革受到越来越多的青睐。
八、塑木制品专委会成立
3月24日,中国塑协塑木制品专委会成立。这标志着中国塑木产业在国家相关部门和行业相关组织的引导下,进入蓬勃发展新阶段。11月10日,首届中国国际塑木复合材料(WPC)发展及现状研讨会在西安杨凌召开,来自中国、美国、加拿大、奥地利、墨西哥、乌克兰等12个国家的200余名代表共同探讨了WPC发展及观状
九、注塑机首获中国名牌
9月11日,2007年中国名牌产品和中国世界名牌产品名单出炉,注塑机首次进入中国名牌评价目录就有3家企业的品牌获得中国名牌称号。
中国目前已经成为世界最大注塑机生产基地,年产销总量占世界总量的1/3。中国产注塑机无论是技术和质量,均取得了长足进步,整体已接近世界发达国家水平,有些产品甚至已经领先发达国家水平,受到世界市场认可,在国际市场具备了很强的竞争力,正在向"高端化、创新化、品牌化"迈进。
十、首个塑料期货在大商所上市
7月31日,LLDPE期货在大连商品交易所挂牌交易。首个塑料期货的推出,将从根本上改变我国大宗塑料原料交易以现货为主的单一模式,完善LLDPE市场体系,为建立起公平、透明、高效的市场机制起到积极的示范作用,促使现货定价模式向"期货价格+基差"大宗原料通行定价模式转变,为现货企业提供发现价格和规避市场风险的工具。开展LLDPE期货交易,有利于中国企业在LLDPE进出口贸易中拥有更大的定价权和话语权,为尽早在国际市场形成"中国价格"奠定基础,也对下游产业健康发展起到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