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一个经济持续发展的发展中国家, 改革开放以来, 城市化与汽车化发展十分迅猛。改革开放前,城市化水平不足19%, 目前已经发展到超过30%, 预测2010年将接近50%; 机动车拥有量以每年10%以上的速度增长,预计2010年达到13亿多辆。中国城市交通的特点是混合交通, 目前自行车拥有量超过1.8亿辆, 如果公共交通服务水平不提高, 城市交通结构不改善,自行车拥有量将会有增无减。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道路交通设施及管理设施虽然有较大改观, 但跟不上机动车增长速度。总体水平与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 特别是大多数城市路网结构不合理, 道路功能不完善,道路系统不健全。交通管理设施缺乏,管理水平不高。即使各地都建立了交通控制中心, 大多只是实现了监视功能,而远没有发挥控制功能的效应。中国城市的大气质量恶化, 已逐步由煤烟型污染转变为机动车尾气污染。其主要原因是交通拥堵、车速下降以及车况差、车辆技术性能低等, 致使中国处在世界十大空气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之中。同时, 车辆状况差也直接影响到城市交通, 并已成为制约我国城市交通的重要因素。
我国在发展ITS的必要基础条件上还有较大差距, 加上我国特有的混合交通特点, 以及城市结构、路网结构、交通结构的不完善, 因此要结合中国的国情来研究制定我国发展ITS的战略及发展框架。中国交通运输正面临经济发展与资源制约的双重压力, 因此也不能重复发达国家走过的老路, 一定要立足本国实际, 走中国ITS 发展之路, 以推动我国信息化进程及培育自己的ITS 产业。21世纪交通管理的发展趋势必将是管理体制集约化; 管理设施现代化;管理手段网络化、信息化、智能化; 管理效率高效化; 管理方式社会化。因此, 中国ITS 的发展将带来一场交通管理体制与模式的变革, 而这种变革将直接影响着ITS 的发展。
中国经过改革开放20多年来的建设, 交通运输的发展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就。全社会各种运输方式完成的客运量和旅客周转量、货运量和货物周转量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交通运输技术装备得到明显的改善,使得中国交通运输已从“限制型”向“适应型”过渡, 已从满足“量”的需要向满足“质”的需要过渡, 已经从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过渡, 并且公路运输发展成为交通运输的主力军。但与发达国家相比, 仍存在着一些差距, 如交通运输基础设施总量不足的矛盾依然存在; 交通运输设施在技术装备、服务质量等方面还很不适应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需要, 与国际水平相比差距较大; 部分地区、部分运输方式和一些运输方向上存在着运力过剩、低水平恶性竞争的现象等。
纵观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交通运输发展经验, 不同经济发展时期,其交通运输发展具有不同的特征, 尽管世界各国情况不同, 条件也有相当的差异, 但这种特征却有着一定程度的共性。和发达国家相比, 虽然中国目前经济发展水平尚有较大差距, 但改革开放的政策使我们的发展速度较快, 发达国家今天遇到的问题, 我们已经或者今后必将会深刻地感受到, 为使交通运输业适应21 世纪的要求, 我们应采取积极的对策, 根据国情发展中国的智能运输系统。加强ITS基础理论研究目前, 国际上ITS 理论仍不完善,还处于发展时期, 我们应积极加强与ITS开展较先进国家的交流, 在国际ITS现有发展水平上结合中国特点, 深入细致地进行理论研究, 尽快接近或达到世界水平, 以迎接21世纪ITS发展的挑战。否则将成为别国的追随者,成为他们不成熟技术的推广试验场。建立ITS 协调组织机构中国交通运输体制目前仍是条块分割状况, 铁路、公路、民航、公安、建设等部门分头管理, 现已出现了各自发展自身ITS 的势头, 这将造成中国资源上的巨大浪费。为此应尽快成立一个由国家统一领导的, 有关部门、学者、企业和研究部门参与的“ITS中国”组织,类似于美国的ITS America, 日本的VERTIS及欧州的ERTICO组织,来统一制订中国ITS发展战略、目标、原则和标准, 特别是制定有关ITS的技术规范和整体发展规划, 实现ITS技术和产品的通用性、兼容性和互换性, 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 以减少局部利益的冲突和有限资金的浪费。
随着ITS的进一步发展, 21世纪交通运输将会发生重大变化, 而与之相应的是对不同层次的专业人才需求情况与以往大不相同, 为此应加强国内高校及科研单位交通运输领域与国外ITS 的交流合作, 派出人员学习培训, 走出去、请进来, 将最新的ITS 技术溶入交通运输专业的教学内容和科研之中, 以高素质的ITS 人才去迎接新世纪的挑战。作为资金不足的发展中国家,应根据中国现有条件, 以ITS个别项目入手选择恰当的切入点, 诸如ITS技术及其产品的标准化; ITS中的城市交通管理系统; 先进的公共交通营运系统;车辆控制和安全系统; 先进的物流管理系统等。从全国范围内看, 由于中国生产力布局、资源分布、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不同, 交通运输具有明显的区域不平衡性, 即某些地区的发展(如东部、东南部) , 特别是大都市及其附近的交通运输已存在发展智能运输的潜在市场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