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问题是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问题。交通拥挤造成了巨大的时间浪费。加大了环境污染。我国大多数城市的平均行车速度已降至20km/h以下,有些路段甚至只有7~8km/h; 由于车辆速度过慢, 尾气排放增加, 使得城市的空气质量进一步恶化。交通问题也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据研究报道,美国每年因交通阻塞造成的经济损失约410亿美元, 日本东京每年因交通拥挤造成的时间损失相当于1000多亿美元,欧洲每年因交通事故、交通拥挤和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分别为500~5000和50~500亿欧元。为了缓解经济发展带来的交通运输发面的压力, 尽量的利用现有的资源, 使其发挥最大的作用, 各国都加大了对智能交通系统的研究和建设的力度。
对智能运输系统的研究许多国家都投入了巨大的人力和物力, 并成为继航空航天、军事领域之后高新技术应用最集中的领域。目前已形成以美国、日本、欧洲为代表的三大研究中心。
在美国, 对ITS的研究虽然起步最晚,但由于投入较多, 目前已处于该领域的领先水平。1991年, 美国开始对ITS研究进行投资, 仅1994~1995年就确定了104项研究项目, 并成立了专门组织, 着手制定ITS的研究开发计划, 到1997年投资近7亿美元; 1998年6月9日美国总统克林顿签署了“面向21世纪运输权益法案(Transportation Equity Act of the 21th Century)”。该法案的确定为美国公路系统的继续发展和重建带来了创纪录的投资。法案跨度为6个财政年度(1998~2003), 拨款总金额为2 178.9亿美元,其中有相当一部分用于支持ITS的进一步研究与开发。欧洲在ITS的研究方面采取整个欧洲一体化的方针, 由政府、企业和个人三方面共同出资进行智能运输系统的研究, 著名的项目有PROMETHEUS和DRIVE等,其中DRIVE工程是目前世界上交通运输界规模最大的合作研究计划,共有12个国家的700多个单位参加, 经费达5亿欧元。日本从20世纪70年代就开始了对汽车交通综合控制系统的研究, 并成立了全国性的ITS 推进组织,是对ITS 进行研究最早、实用化程度最高的国家。目前已建立了较为完备的交通控制、信息服务等综合体系,并基本完成了覆盖全国的电子地图的绘制工作, 有400 万台汽车导航仪在使用, 其中120 万台可接收信息。
我国在ITS 领域的研究起步较晚, 但随着全球范围智能交通技术研究的兴起, 进入20 世纪80 年代, 我国也加快了对智能交通技术研究的步伐。一方面, 北京、上海、沈阳等大城市陆续从国外引进了一些较为先进的城市交通控制、道路监控系统; 另一方面, 国家加大了自主开发的步伐, 如国家计委、科技委组织开发的实时自适应城市交通控制系统HT-UTCS, 上海交通大学与上海市交警总队合作开发的SUATS 系统等; 1998年交通部正式批准成立了ISO/TC204中国委员会,秘书处设在交通智能运输系统工程研究中心, 代表中国参加国际智能运输系统的标准化活动, 现在正进行中国智能运输系统标准体系框架的研究。此外, 我国将从今年起在全国36 个城市实施以实现城市交通智能控制为主要内容的“畅通工程”, 并逐步推广到全国100多个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