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中国汽车产量达到727.97万辆,预计2007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将超过830万辆,2010年将达到1100万辆。中国汽车产销量的增长以及汽车电子产品占汽车总成本的不断提升带动了我国汽车电子市场的快速发展。据赛迪顾问统计,2001年-2005年,中国汽车电子市场年均增长率达到42.6%,2005年销售额达到624.3亿元。而汽车电子产品占每辆汽车的成本也由几年前的10%提升到目前的40%。在市场总量快速增长的同时,随着消费者对汽车安全、娱乐和导航等更高层次的需求,中国汽车电子市场中,ABS、安全气囊、车载娱乐系统和导航系统成为市场热点。这些热点也预示着中国汽车电子市场的美好前景。
ABS需求量增速达30%
2006年中国ABS市场发生了较大变化,ABS装车率得到提升,国内自主品牌ABS的市场占有率开始上升,ABS价格战的序幕即将拉开,但占统治地位的仍是国外著名厂商的ABS系统。奥尔威咨询研究认为,我国汽车ABS行业目前刚处于起步阶段,有着比较广阔的发展前景和空间。2005年,我国汽车ABS市场需求量大约在221万套,占汽车产量的40%左右,其中液压ABS需求量为215万套,气动ABS需求量为6万多套,市场规模约为34.2亿元。据预测,到2010年,我国汽车ABS的总需求量将超过600万套,未来几年市场年平均增长速度将超过30%。
济南捷特汽车电子技术研究所所长程军认为,在商用车领域,国内厂商取得较大进展,特别是在客车和挂车方面,市场占有率接近国外品牌。在客车方面,整车厂开始愿意加装ABS,其装车率逐年提高,而国内ABS厂商在客车市场开拓较早,且市场比较分散,给国内厂商带来较多的机会。同样在挂车市场上,国内厂商开始有较大的份额,这是由于挂车的价格较低,要求低价格的ABS,一些省份开始执行强制装ABS的法规,导致需求上升,而国外ABS厂商由于价格和挂车的市场的分散性,无暇顾及这一市场,这给国内ABS厂商带来较多机会。在卡车市场,由于ABS法规实施力度不够,其装车量还是较少,国外厂商还是占有统治地位,但国内厂商的积极市场开拓及产品的逐步成熟对国外厂商构成了很大威胁。为了拥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国外厂商开始大幅度降价并采用制动系统与ABS系统捆绑销售的策略,以给国内ABS厂商较大的压力,并随之开始降价,新一轮的价格战已经开始。
2007年ABS市场将逐步扩大装车率,商用车领域主要依靠国家制动法规的引导与实施,大规模的装车应该是未来两年的事情。事实上,由于国内近几年交通事故越来越受到公众及政府的关注,交通事故已变成一个越来越敏感的话题。政府开始采取强力措施,有报道称,重庆公交开始在公交车上强制加装ABS,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随着ABS市场的成熟,国内企业也开始关注ABS的延伸产品。最主要的延伸就是ESP系统,即车辆稳定控制系统。ESP在国际上是由Bosch公司在1995年率先推出的,近几年国外的装车率进入了大规模提升阶段。Bosch公司的ESP累计销量已超过2000万套。美国政府机构NHTSA(国家高速公路交通安全局) 的研究表明,如果在美国将这种主动安全系统作为标准配置能有效降低34%的轿车单车事故、41%的轿车翻车事故,而SUV的单车事故甚至能降低59%。不过,程军认为,国内ESP系统的成熟产品出现估计还需要2~3年时间,大规模应用仍需3~5年的时间。
安全气囊国产化程度不断提高
安全气囊是上世纪90年代开始在我国发展起来的汽车电子安全产品,至今已有15年的发展历史。1999年10月我国发布《关于正面碰撞乘员保护的设计规则》(CMVDR294),对推动我国汽车安全气囊产业的快速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据奥尔威咨询提供的数据,目前我国有17家中外企业在从事汽车安全气囊的生产,主要有Autoliv、Takata、Plast、Mobis、KSS等跨国公司以及东方久乐、锦州锦恒、辽宁和昌、上海比亚迪等本土企业,全球五大安全气囊生产厂商都在中国设有生产工厂。2004年,我国安全气囊产量为209.1万套。2005年,我国安全气囊产量达到255万套,同比增长22%。Autoliv是我国安全气囊产量最大的企业,2005年Autoliv在上海、长春的两个工厂的安全气囊模块产量超过100万套。以Autoliv为代表的国外品牌产量占到总产量的88.6%,而以东方久乐、锦州锦恒等为代表的国产品牌产量只占总产量的11.4%。
随着近几年我国安全气囊市场需求的迅猛发展,我国安全气囊的国产化率也得到快速提高。除我国本土企业东方久乐、锦州锦恒、辽宁和昌等在中国进行生产之外,Autoliv、Takata、Plast 2004年前就已经在中国实现了安全气囊生产的国产化,2005年,TRW、KSS在中国投资的安全气囊工厂也开始加入到中国本地化生产的行列。2001年,我国安全气囊的国产化率只有8.8%,到去年,我国安全气囊的国产化率已达到58.0%,四年间增长了5.6倍。
北京奥尔威咨询有限公司蓝标成认为,安全气囊进口增长速度不断下降也反映了我国安全气囊国产化程度不断提高的趋势。2000年我国安全气囊装置进口3.1万套,2004年迅速达到最高值178万套。但从增长速度来看,在经历2001年的800%的增长高峰后就开始迅速下降,到2004年增长速度只有12.8%。2005年,我国安全气囊装置进口形势又出现了新变化:进口数量和金额出现同比负增长。2005年,我国安全气囊装置进口数量、金额分别为167.8万套、1.41亿美元,同比增长分别为-5.74%、-10.3%。与安全气囊国产化程度不断提高的进程相对应的是,跨国企业也加快了气囊组件在中国本地化生产的步伐。例如2004年9月,Autoliv在上海建成两家公司——奥托立夫(中国)电子有限公司和奥托立夫(上海)气体发生器有限公司,专门生产用于汽车安全气囊的电控单元(ECU)、传感器以及气体发生器。
东方久乐汽车安全气囊有限公司韩新江介绍说,目前安全气囊系统应用的新技术主要是采用重量传感器或者红外、超声波等传感器来判断乘客与仪表板远近、重量、身高等因素,进而在碰撞时判断是否点爆、点爆力有多大,并且与安全带形成总体控制,以形成对乘客的最佳保护,另外双级爆破安全气囊也是当前安全气囊系统研究开发的主要方向。智能化、多安全气囊系统是今后整体安全气囊系统发展的必然趋势,其可以更好地识别乘客类型,并根据正撞与侧撞力度不同,采取不同的保护措施。
汽车娱乐需求不断升级
随着中国汽车产业和汽车市场的发展,汽车产品已经走进千家万户,而汽车也已从代步工具转变为一种集休闲、娱乐为一体的个性化消费品,消费者对汽车娱乐方面的要求不断提升,车载娱乐产品市场也不断发展。
据赛迪顾问提供的数据,在2006年中国车载电子产品市场中,车载影音娱乐产品占据了大半市场份额,其中车载音响的市场份额为55.9%,而车载电视的市场份额为2.2%。对于汽车产品来说,目前内部的娱乐系统主要就是车载影音娱乐系统,包括车载音响、车载电视、车载DVD等。目前,在国产汽车中,车载音响的前装普及率已经基本达到了100%,车载音响已经进入到了产品升级阶段。2001年至2005年中国汽车音响的年均复合增长率按出货量已达31.9%,而按销售额更是达38.1%。2006年,在国产的轿车产品中,车载CD的前装普及率明显提高,而且多碟CD的比例也有明显提升。
汽车音响自身也在不断转变,从最早的“卡带”式的汽车音响,到车载CD,再到车载CD/MP3等高端产品。从2005年来看,汽车音响中车载CD的销量已达390万台,而车载卡带的销售为202万套。车载MP3是目前许多家庭娱乐产品生产企业所看好的新兴市场,它技术成熟、体积小、容量大,而且在汽车中附加MP3功能模块对汽车的成本影响不大。此外,车载MP3还可以满足消费者自身对音乐个性化定制的需求,可以说车载MP3的普及已经成为必然趋势。目前,苹果、SONY以及国内的朗科等企业已经开始在车载MP3领域发力,纷纷推出具有MP3功能的车载娱乐产品。
集成化车载电子产品将是未来汽车的娱乐终端,所有车载娱乐产品都将被集成到这套系统中。对这一强大的系统来说,集成FM/AM、CD、DVD、MP3、TV等功能在技术上并没有太大的障碍,而且其增添单一功能所增加的成本也较低。赛迪顾问半导体分析师李树翀认为,从目前中国轿车产业来看,真正意义上的集成化车载解决方案应用的还比较少,只有BMW5的iDrive系统和Audi A6L的MMI系统。不过,在集成化车载电子产品技术发展和产品普及的推动下,车载娱乐留给大家想象的空间还很大。
车载及便携式导航加速流行
车载导航系统越来越成为我国汽车电子市场发展的热点之一,国内不少企业纷纷投入到车载导航系统产品的生产和研发中。估计在2008~2010年我国车载导航系统市场将有一个飞跃性的发展。综观全球,日本车载导航系统市场已经基本普及,欧洲、北美等地区正在快速发展。
同时,便携式导航系统也迅速普及。北京奥尔威咨询有限公司蓝标成将其归结为以下几个原因:首先是通过宣传,人们对卫星导航的认识已经有所提高,已经比较容易接受和认可导航产品;其次,便携式导航系统的产品价格比车载导航系统的价格便宜很多。第三,Strategy Analytics预测到2010年,在包括美国、欧洲和日本的8800万台导航市场中,导航手机将获得超过30%的市场份额。
我国导航产品类型主要以便携式的电子地图导航为主。采用PDA+GPS模块的方式,通过下载免费的电子地图进行服务。这种以便携产品为主要流行应用的模式,未来发展有不确定因素。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20研究所陈凯认为,主要问题在于对汽车导航产品和市场认识有误区,技术不成熟,产品价位过高。只注重炒作GPS和导航概念,忽略了消费者对汽车电子多方位的需要,产品类型单一,缺少前装产品,汽车厂家无法直接参与,影响市场推广。与导航相关的基础环境建设比较缺乏。
交通信息实时发布系统、组合导航定位、Telematics的中心式导航是值得我国借鉴的几个重要的汽车导航技术应用。组合导航定位系统也是国际市场广泛应用的一种,例如GPS+陀螺+汽车速度脉冲的组合导航技术。根据中国的城市情况,组合导航技术会有很好的应用前景。目前在国内已经有成本适合,技术比较成熟的组合导航技术。
陈凯认为,未来4~5年,中国的导航产品市场以单机形式的汽车导航产品为主,从目前功能比较单一的便携式产品逐渐向多功能和前装市场发展。由于中国市场特点与北美地区类似,具备中心式导航功能的Telematics信息终端产品随着3G的系统建设和普及,可能会逐渐成为未来中国导航市场的主流。
中国天地卫星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王莉介绍说,随着国内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以及几个重大国际活动的临近(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0年上海世博会和广州亚运会),为解决日益严重的交通问题,我国已在一些城市开始了ITS的试点和建设,目前北京、上海已初步实现了智能交通的基础架构,提供实时交通信息发布、电子站牌等服务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