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有关于智能建筑的发展可分为三代:第一代智能建筑由多个相对独立的子系统构成,互相之间没有联系,操作也相对独立;第二代智能建筑的最大特点在于通过一些专门的网络(如LonWorks,BACnet)将楼宇的各个控制子系统连接起来,从而能完成一些诸如远程控制、远程监控,数据采集及存储等涉及多个子系统的操作任务。虽然第一、二代智能建筑技术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楼宇控制操作的自动化水平,但是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系统的推理、学习能力不足,控制网络与信息网络的协作程度不够,当目标发生冲突的时候没有协调解决问题的机制以及整个智能系统的人性化程度不高等。因此,专家学者们开始考虑将人工智能引入智能建筑中,由此产生了第三代智能建筑。
促进水循环利用推动绿色建筑发展
促进建筑与住宅小区的水循环利用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推进绿色建筑发展、创建节约型社会的重要措施。在8月29日召开的建筑与住宅小区水循环利用技术论坛上,围绕建筑节水与水资源利用技术标准、新型节水技术与器具、建筑中水处理与回用、雨水收集与利用、非传统水源安全利用关键技术、住宅小区水循环综合利用技术等议题,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知名专家介绍了提高建筑与小区的节水率与非传统水源利用率的适用技术与管理模式,交流了绿色建筑与小区水循环利用工程实例和设施建设与运行的成功经验。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设 计院副院长、教授级高工曾捷在题为《绿色建筑之节水与水资源利用》的发言中,给出了中国绿色建筑的定义: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物。在发言中,曾捷针对绿色建筑标准中的节水和水资源的有效利用进行了深入的阐释。
北京建工学院党委副书记、教授张雅君在题为《绿色屋面节水灌溉技术》的发言中,对屋顶绿化的分类和节水灌溉制度和技术进行了说明,对节水灌溉技术选择进行了分析,并对各种灌溉水源,如自来水、城市再生水、自建收集处理系统的雨水、自建收集处理系统的建筑中水等的资源配置进行了经济性分析。
作为奥运会主会场的鸟巢,彰显科技奥运、绿色奥运理念的闪光点之一就是--雨洪利用。在雨洪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方面,鸟巢力求技术先进,充分合理,切合实际。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节能与新能源工程中心副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刘鹏在论坛上向与会代表介绍了国家体育场鸟巢的雨水利用方案、回水构成及雨水供水方案,并进一步分析了雨水利用技术的基本问题及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副教授董文艺结合深圳中水回收的实践,在题为《建筑与住宅小区中水处理技术与示范》的发言中,对中水回收的工艺流程、运行效果等做了介绍,还分析了其节水效益。青岛三利集团北京分公司技术经理张永在论坛上介绍了该公司的无负压(无吸程)管网增压稳流给水设备,该设备具有节资、节能、卫生、环保的特点,停电也不会停水,健康安全。
北京建工学院城建系教授汪慧贞、重庆大学城环学院副院长何强教授、中国市政华北设计研究院水研所总工及教授级高工陈立、天津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及高工唐运平等就《热力系统中水补水技术》、《绿色建筑小区的水循环综合利用技术与综合示范》、《降低建筑水耗的综合关键技术》、《住宅小区景观水体水质保持技术》进行了发言。亚太建设科技信息研究院的郭清斌先生代表浙江大学环境与发展研究所所长、高级工程师金元欢做了题为《营造长期清澈见底的水景-- 住宅小区水景观设计、施工和治理案例分析》的发言。论坛上,参会代表还就建筑与住宅小区水循环利用技术方面的问题和专家代表进行了讨论。
专家建议:我国住宅产业急需“集成”的节能技术
新华社北京8月20日电(记者 李斌)北京循环经济促进会常务理事、北京市怀柔区建委主任张金利日前表示,我国住宅产业急需“集成”应用先进的节能技术,以修建更多的绿色建筑,改变目前耗能过大的局面。这些技术包括供热制冷技术、中水利用技术、保温与建筑材料技术和建筑垃圾回收再利用技术等。
张金利是在19日的北京循环经济促进会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北航中国循环经济研究中心第二届学术论坛上作报告时发出这一呼吁的。伴随着我国住宅产业的快速发展,住宅产业也日益成为“耗能大户”。张金利说,在供热制冷技术中 ,水源或地源热泵系统是一种高效、节能、环保、冷暖两用、运行灵活且无污染的新型中央空调系统。它利用水源热泵技术,采集地表水、地下水、工业废水及地下土壤中的常温热能资源,通过压缩机系统完成制冷、制热过程,不向外界排放废气、废水、废渣,是一种较为理想的绿色环保技术。
谈到中水利用技术,张金利表示,这项技术目前已经成熟,主要问题是缺乏政策激励。今后住宅小区应该建立两套给排水系统——饮用水系统与中水回用系统。中水取自城市的污水处理厂,可用于厕所冲洗、洗车,绿化用水可使用中水和收集雨水。张金利强调,住宅产业应该运用循环经济理念、系统分析的方法,确定合理的小区规模,然后根据区域气候特点、再生资源分布情况进行技术集成应用,使单项技术和整体功能的应用都达到最优。要最大限度地利用太阳能和地能,有条件的地方还可利用风能来解决照明、采暖、制冷、制热问题,最大限度地实现节材、保温;最大限度地利用中水和雨水进行绿化和非饮用水活动。
北京政府研究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工作
日前,市政府召开第172次市长办公会议,研究本市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等工作。市委副书记、市长王岐山主持会议。会议听取了本市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实施情况的汇报,并对下一阶段节能改造工作进行了部署。
会议认为,节能、降耗、减排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做好节能、降耗、减排工作,不仅是实现节能目标的需要,也是改善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本市在节能、降耗、减排方面取得了不少成绩,但这项工作永无止境,潜力巨大。各级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各企事业单位要从落实科学发展观 的高度,提高认识,切实在“节”字上做文章,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在节能、降耗、减排的同时,还要节水、节地,节约一切资源。会议强调,要继续抓好结构调整,不断加大科技投入,加强节能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要突出重点,加强管理,持之以恒。在对既有建筑进行节能改造的同时,要对新建筑节能严格把关,坚决避免“前清后欠”。要层层落实责任制,把节能目标和任务分解下去。在节能、降耗、减排工作方面,市发改委要负总责,相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各负其责。
会议指出,建筑节能是节能减排的重要领域。要以转变城乡建设方式、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以降低既有建筑采暖和空调能耗为重点,以激励政策和供热体制改革为动力,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示范先行、稳步推进,属地管理、条块联动的原则,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明确的既有建筑节能改造任务和节能目标。要加强节能改造技术研究,优化改造技术和设计方案,完善有关政策和标准。要加强政策调控和制度建设,强化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项目监管。
会议研究并通过了《北京市道路公共服务设施设置管理暂行办法》。会议认为,城市道路公共服务设施是公益性服务设施,必须以便民利民为原则,加强整治和管理,使之真正成为便民设施。整治工作要突出重点,分清轻重缓急。要以奥运为契机,通过加大整治力度,不断提高城市环境水平。会议还听取了关于2007年测试赛相关场馆工程进展情况的汇报,对工程进展情况给予了充分肯定。会议强调,要高度重视工程的验收工作,各有关部门要认真负责,密切配合,特事特办,提高效率,为举办一届有特色、高水平的奥运会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