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保障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2003年,水利部将大连列为全国节水型社会试点建设市。此后,在为期3年的试点建设中,我市采取城乡多水源统一调配,提高用水效率,为水资源优化配置提供保障等措施,使得大连市水资源紧缺的局面得到有效缓解,50余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得以解决。
2004~2006年,为期3年的节水型社会试点建设期间,我市以大中型工业企业为重点,对630余家企业进行了水平衡测试,完善了全市各行业系统近千项用水定额标准,并据核定的用水指标按月考核,超出定额加价收费。
试点期间,我市重点扶持了电子信息、生物工程、商贸流通、现代服务业、先进装备制造等10大高新产业示范项目,推广了水源热泵、风力发电等10大节水产业。
试点期间,我市污水日处理能力提高了38%,待在建的三座污水处理厂投入运行后,2007年底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将超过90%。目前,全市多家大型企业直接利用海水进行设备间接冷却、洗涤和水产品加工,一年海水利用量13.14亿立方米。
大连水资源十分珍贵,但水源库“汛期弃水,汛后蓄水不足”的局面时有发生。2005年开始,我市连续3年启动汛限水位动态控制方案,碧流河水库累计比以往采用常规的“静态控制法”调度多拦蓄洪水资源2亿多立方米。试点期间,我市按界定的水源地保护区域,对主要水源地周边居民实施了生态移民搬迁。
试点期间,大连市在无大中型蓄引提水工程建设项目的情况下,通过对原有工程的内涵式挖潜,新增淡水供水能力0.7亿立方米/年。由于严格实行排污总量控制和加大污水处理能力,全市污水排放年递减1.22亿立方米。水资源管理和节水地方性法规进一步完善,全市计划用水率提高至100%。 (记者 刘蕴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