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难想像,豆芽菜也可以像汽车、电视机那样走上流水线。
北京市通州区一家蔬菜公司靠新兴技术实现豆芽菜工业化生产,每天60吨无公害豆芽“拿下”北京90%%的市场,百姓的菜篮子里从此有了这样的“放心菜”。
2005年,中国的数字化印刷流程实现了零的突破。改写这一历史的领军者,不是科研单位、不是大学,而是一家通过招标合作制领衔研发的企业。
……
北京市科委在科研管理中,变“技术导向”为“市场导向”,一件件在过去看来不可能的事情,逐渐成为可能。
成功的技术,不存在转化问题
“取得了科研成果,还要坐下来重新研究如何转化,这无疑是科技工作部门最大的遗憾。”北京市科委主任马林如是说。
在他看来,市场化应该是科研成果在立项伊始就融入项目的问题。所以“不应该在乎干了多少个项目,只在乎一个项目到底能满足什么需求,能否为社会、为老百姓服务”。前者很容易取得一时政绩,而后者则需要承担各种风险去实现。
以往有一种说法,认为有的区县领导短期内不愿把钱投到科技工作中。对此马林也有自己的理解:“我要是区县长,我也不投科技,因为成果不能转化,投了也白搭。”
有了这样的认识,马林和他的同事们每天琢磨:科技如何才能结合市场取得实实在在的效益。
从全世界产业发展规律来看,没有哪一个大企业是以技术为导向制定自己的发展战略的;普遍做法是根据市场上对未来产品的需求,去制订技术攻关目标。
而在我国,科技工作以往习惯于“技术导向”,几乎所有的项目都是以专家意见为依据,看重的也只是技术。事实上很多真正市场上需求的技术,长期坐在实验室里的专家未必了解,因此很多项目脱离实际需求,难以转化为生产力。
“科技界之所以出现一些科研造假问题,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很多时候对课题的评价不是以市场为标准;缺乏市场的检验,坐在实验室用图纸和数字说话,专家说好大家就只能认为是好。”马林说。
如何改变这一现状?出路就在于要由以院所、高校为中心的技术主导型,向以企业为中心的市场主导型转变。
基于这种指导思想,2005年下半年,北京市科委组织“十一五”时期北京经济社会发展科技需求调研,动员政府部门、产业界和学术界力量,涉及29个委办局、18个区县和40个细分产业,历时五个月,最终形成了110份调研报告,报告深入挖掘了首都发展的科技需求。
报告明确显示出,只有由“技术导向”转为“市场导向”,针对需求确定项目,才能彻底改变科技和经济脱节的局面。
成功的技术不存在转化的问题,而是一步到位走向市场。
企业科技投入,从1.7%%到73.9%%
在法国,一个印刷厂可以承揽全国教科书的印刷;而在中国,北京的教科书甚至不能拿到天津印刷,原因是没有拥有完全数字化的印刷流程。长期以来,我国大多数印刷企业都是从国外进口印刷机。
2005年,作为我国印刷机制造业中科技含量最高,拥有国家级印刷技术开发中心和多项技术专利的北人集团,在经过近一年的调研准备工作后,向北京市科委递交了2005年度重大科技项目建议书,建议很快就获得了通过。北人集团承担起了北京市重大科技项目———“数字化印刷技术及装备”。
拥有近60年印刷历史的北人集团通过市科委的项目招标制,采用联合攻关的方式,让中国的数字化印刷流程变成了可能。
在印刷技术上北人集团是地地道道的“行家里手”,但面对课题中印前数字化图文处理、无轴传动等高难度技术时,却成了“门外汉”。怎么解决这个“大麻烦”?
采用项目招标制,与大学院所共同完成课题,解决项目中的关键技术。北京市科委2005年出台的项目招标制为北人集团实现资源的最优组合指出了一条“明路”。
一时间,各方精英通过招标制被召聚在“数字化印刷技术及装备”项目之下。
项目中的无轴传动技术由与德国多年合作经验的北京工业大学中标;折页机、胶印机及印后数字化是与北工大及日本厂商合作;印前数字化图文处理系统由拥有彩色印前控制系统顶尖技术的金豪(北京)电子系统有限公司研发……
难题被逐个“击破”“项目招标制”将“数字化印刷技术及装备”研发团队变成了一支“黄金组合”。
同时,通过数字化工作流程项目的研发,北人集团的胶印机及印后设备智能化、数字化水平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单机技术含量飞速提高。北人集团总经理陆长安说:“招标制已将北人带入了印前、印中、印后全数字化领域的新时代。”
通过招标合作,采用联合攻关的方式进行,充分利用了北京高校、院所、企业的优势资源;通过联合协作缩短项目的研发周期,提高项目的完成质量;通过以市场和企业的需求为导向的方式,支持高校的研究,使研究成果直接转化为生产力,形成了“需求导向”“以用定研”的研究路线。
从2002年到2006年的4年时间里,全市招标项目占项目总数的比例从2003年的5%%,一路飙升到2005年的67%%。全市企业牵头组织项目的科技经费比重从1.7%%上升到了73.9%%,实现了质的飞跃。
北京市科委先进制造办侯国光处长说:“‘项目招标制’是市科委整合科技资源,给企业更多机会的一次勇敢尝试,使许多优势单位从中脱颖而出。”
只要有市场前景,就走绿色通道
如果说北京市科委的“项目招标制”最大限度地优化整合了科技资源,引领众多企业以技术创新主体的角色走向了科研前沿,那么“科技绿色通道制”则解决了郊县企业“第一线”的科技需求。
豆芽菜是深受北京市民喜爱的一种食品。然而,随着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的凸显,有毒农药、黑作坊将这道美味挡在了北京老百姓的餐桌之外。
2005年,卖过10年菜的京郊农民刘宝平看到这个市场契机,想将干净卫生的豆芽菜重新带回北京百姓的餐桌上。一个月后,刘宝平花大本钱从日本进口的一组先进的芽菜生产加工设备安装起来。
有了机器,没有相应的生产技术怎么成。通州区科委得知这个消息后,很快通过“科技绿色通道”立项上报,这个小小的豆芽菜解决的“食品安全问题”立即引起了北京市科委的重视。
不到一个月,通州区科委就从科研院校给公司请来了技术员,从发芽过程光线控制、到清洗过程的复杂流程,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变得简单起来。
在市科委的帮助下,半年内公司的豆芽生产就走上了正轨。如今这里每天生产的60吨无公害豆芽销往北京各大超市,占据着90%的豆芽市场。
依托这个庞大的蔬菜生产基地,周围的老百姓致富简单起来。种子、肥料的优选由刘宝平的公司负责,种植过程中的技术有科委指导帮助解决,收获的蔬菜统一验收后,销往了国内外各大城市。
如今,已是公司总经理的刘宝平说:“兵贵神速,从引进设备到产品上市,在市科委‘科技绿色通道’的帮助下,我们真是一点弯路都没走。”
北京市房山区的一些农民们也是通过“科技绿色通道”寻找到了自己的致富产业。地处房山区的格瑞拓普公司就是获益者之一。
公司的总经理延淑洁说:“两年前,我还只是个种蘑菇的‘个体户’,虽然是个种植能手,但是单一的蘑菇品种在市场上毫无优势可言,和人家系统化生产的厂家一竞争,很快就败下阵来。”
心思灵活的延淑洁很快发现,既然在普通品种的竞争上优势不大,那就种植市场上不多见的珍稀菇种。
珍稀菇种的养殖与普通蘑菇相比差距巨大,光照、湿度、气温甚至采摘时机和手法,哪个环节出问题都不行。看着引进的珍稀菇种成活率都很低,延淑洁知道光凭以往的养殖经验不行了,她只好求助于房山区科委。
通过“科技绿色通道”,房山区科委将延淑洁公司的需求上报。很快,在北京市科委的牵线下,中国农科院的菌类养殖专家被请到了延淑洁的珍稀菇种养殖基地。
延淑洁及时得到了农科院专家手把手的指导,珍稀菇种养殖基地开始快速发展起来,初建时的破旧养鸡场变成了现在的大型珍稀菇种养殖基地,名扬京城。
北京市科委副主任杨伟光说:“‘科技绿色通道’设立之初的目的,就是以最快的速度最大的效率来解决郊县企业手中具有市场前景的好项目,只要有市场前景,我们就一定大力支持。”
2005年,市科委通过“科技绿色通道”收到的建议出发,首批启动了19个项目,安排经费2亿元。
在北京,无论是通州区的“绿色豆芽”还是房山区的“珍稀蘑菇”,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在“绿色通道制”的帮助下,企业的致富需求已经和高科技结合在一起化成了市场上实实在在的效益。北京的现代农业也走出了一条工业化的新路子。
北京市科委从“技术导向”到“市场导向”实施的成功探索,带给了人们深刻的启示:专家智慧只有与市场需求结合才能产生真正的第一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