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8日,建设部发布了《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及《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试行)》(以下简称《技术细则》)。上述政策从引导绿色建筑健康发展及规范绿色建筑评价工作的角度出发,大力推广适宜技术,发展绿色建筑。
据参与政策制定的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设计院副院长曾捷介绍, 适宜技术是指合理的技术组合与产品组合,如自然通风、外遮阳措施、科学的使用能源、雨水收集等。这些技术的应用不一定会增加成本,而是多一些设计或心思就可以解决。
建设部科技发展促进中心工程示范处处长张峰指出,目前建设部对国内绿色建筑发展的思路是采用适宜的技术走本土化的道路。此外,他还指出,市场中一些开发商为了追求卖点,项目只应用了某项或某几项先进技术,就称产品为绿色建筑。这种不规范的局面是需要被扭转的。此次《办法》的出台也有规范市场之意。
六个方面进行考核
此次绿色建筑的评定对象将分为住宅建筑和公共建筑,申请评价标识的住宅建筑和公共建筑应当通过工程质量验收并投入使用一年以上。
依据《技术细则》,评定将从6个技术体系方面对住宅与公共建筑进行考核,即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及室内环境质量及运营管理。
“在具体评价过程中,城市资源条件、气候状况及经济发展情况等也会给予考虑。”张峰表示。
据了解,6大方面都会细分为控制项、一般项、优选项进行评定,其中控制项为基本条件,作为绿色建筑必须满足全部控制项,如住区建筑布局保证室内外的日照环境、采光和通风的要求,住区的绿地率不得低于30%,制定并实施节能、节水等资源节约与绿色管理制度等。一般项将进行打分,每项总分为100分,如住宅建筑的节地与室外环境的一般项中提及“充分利用尚可使用的旧建筑”,其中旧建筑面积在1000平方米以上的分值为8分,1000平方米以下的分值为5分;优选项的项数较少,规定这6个方面所有优选项总分为100分。
通过对6个方面的每一项进行审核后,会给出相应的分值,再结合项目的创新点、推广价值和综合效益考虑,最后进行汇总从而得出这一建筑的总分值。
评审时会依据《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和《技术细则》来评定建筑一般项和优选项的达标项数,从而确定其等级;等级由低至高分为一星级、二星级和三星级,对于同一星级的建筑,用分数进行区分。
此外,《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虽然是从6个方面对建筑进行考核,但有所侧重,均会凸显节能与能源利用这一方面,这与目前国家倡导的节约能源是一致的。如在住宅建筑中,节能与能源利用的权重系数为0.2,而节地与室外环境的权重系数则为0.15。在公共建筑中通过运营管理的节能力度要大于住宅建筑,其权重系数为0.15,而住宅建筑中的权重为0.10。
一年时间进行试行
值得注意的是,在两个政策出台之际均用到了“试行”两字。
参与编写的绿色建筑研究中心主任刘晓天指出,这是因为国内第一次做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在政策制定方面肯定有不完善的地方,希望通过试行找出不足从而进行调整与完善。为了比较稳妥的推进绿色建筑的发展,上述两个政策的推出建设部决定试行一年的时间。
不完善的方面有几处,首先是在绿色建筑评价的操作性方面,尽管《办法》和《技术细则》结合了国外先进的评价经验、国内的实际情况,但目前《技术细则》出台的基础是建立在研究和测评现有项目的结果之上,在绿色建筑评价可操作性方面还需要加强研究。
其次刘晓天指出,在6个评价体系方面,目前由于国内对节能的重视,在《技术细则》中关于节能的评价内容比较完善,但对于节材、节地、节水方面的评价内容还需要在实践中总结,需要对这些内容进行深化。
比如说节材一项,提到使用地方性建材,但如何体现建筑中使用当地建材的条款各地都不同,目前的规定是从建材生产到建筑工地不超过500公里来界定建材是本地产品,进而界定其符合绿色建筑的要求。
而如何配合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实施,完善相关的技术体系和产品体系,如先进的门窗、玻璃国内是否可以生产,其技术水平是否符合绿色建筑的相关要求等也是一个问题。
做真正的绿色建筑难度很大
由于现阶段推动开发商做真正的绿色建筑产品的难度很大,目前绿色建筑评价等级进入门槛较低,一二星级的标识比较容易达到。国内绿色建筑尚处起步阶段,新建建筑还无法全部按绿色建筑的标准建设。绿色建筑牵涉的范围较大,如建材的生产要绿色、建材产品的运输半径不超过500公里,均要求减少能源消耗,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建筑成本。
“一般来说,在甲级写字楼建设标准上再增加10%~20%的投资可以达到一般绿色生态写字楼的要求。”五合国际建筑设计集团副总经理卢求说。
北京龙泽源置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乐渝也表示,随着资本的充裕与资金能力的加强,目前很多开发商所开发的物业在从销售转向持有,从而更加关注物业后期的经营费用。但现在不得不面临一个问题,即绿色建筑中要使用优质的技术和产品,如美国的绿色建筑中要应用太阳能技术,一次性的投入费用很高,还有很多技术很难采用,成本太高也很难收回。
“就是因为成本的增加,我们设计中应用的很多先进技术最后被开发商换掉。现在是自持物业的开发商往往关注节能产品及节能技术的应用;而以销售为目的的开发商因成本原因会尽量使用替代产品或技术。”一位建筑设计师表示。
对此,张峰指出,通过经济上的高投入来达到绿色建筑的要求,这不是政府所提倡的,政府倡导企业在提高建筑物性能的同时要考虑技术组合的经济合理性。这在《技术细则》中也有体现,其中设定的三星级实际上更多的是强调引导性,一、二星级则是操作层面的级别,通过采取技术措施在造价增加不大的情况下达到的级别。据了解,针对绿色建筑的发展,政府也将会通过政策和税收进行引导。目前地方政府的科研经费补贴已经加大,包括建设部也在与发改委协商,在税收方面给予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