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化进程是中国
造纸业未来5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发展趋势,具体表现为三个方向:行业整合、林纸一体化、废纸回收标准化。
横向一体化进程已经启动
我国自建国以来纸品即长期供不应求,为纸与纸板净进口国。近20年来,造纸工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最近5年企业产能扩张速度极快(生产量年增速为15.23%),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纸与纸板生产国,尽管同期消费增速为世界主要经济体之最(12.37%),但供给逐渐宽松,已经呈现供大于求的趋势。
2001年,供给缺口483万吨,13%的消费依赖进口;2006年,供给缺口萎缩到100万吨,仅1.52%的消费依赖进口。我们在年度策略中大胆预测,中国造纸业将从2006年起出现供大于求的格局,其基本假设之一为既有产能保有不变(主要为中小纸厂)。
从实际情况来看,2006年起中国造纸业横向整合开始,龙头企业产能高速扩张,既有产能部分退出,最终导致供需基本平衡。我们根据最近一年产能退出的状况,对未来两年的产量做了调整,预计2007年和2008年国内市场供略大于求,行业进一步整合。整合完成后,大宗纸种成为价格联盟式的寡头垄断行业。
细分纸种来看,新闻纸和文化类纸中铜版纸已经供大于求,将通过淘汰中小产能来加强产业集中度,从而提高横向一体化程度,先行完成整合(存量式横向一体化进程)。箱板/瓦楞纸和白纸板(涂布、非涂布白卡纸、板)仍旧供小于求,整合尚需时日。但前者新上产能明显往龙头企业倾斜,行业集中度同样在不断提高,属于增量式横向一体化进程。
产业政策加速横向一体化进程
《造纸产业发展政策》(草案)和《造纸工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去年底已确定规模和环保是成为造纸产业发展的重要指标。上半年国家明令淘汰1.7万吨以下化学浆生产线和3.4万吨以下草浆生产线。正在拟订的《发展政策》和《规划纲要》预计下半年正式发行,将充分贯彻《纲要》要求,对中国造纸业的环保行政监控将进一步加强,一大批环保未能达标的中小纸厂将被淘汰。
我们认为,造纸产业政策鼓励大型企业进一步扩张,造纸产业将再一次受行政管制被强迫整合,使得已经启动的横向一体化进程加速。
万吨以下的小纸厂将首当其冲,面临关闭或是转产。我们不排除国家设定1万吨生死线的可能。而山东省由于造纸业过度集中,已成为环境不可承受之重,生死线将定为3万吨。即便不设立生死线,产业政策也必将加大推行环保达标的力度,限令企业在时限内环保达标。
事实上,规模和环保相辅相成,互相依托。中小纸厂规模太小,无法承受环保成本带来的毛利率进一步下降(通常下降3-4%,下降幅度和企业规模成反比),上环保设备还不如转产,如果不上环保设备,又将被政府强制关闭。国内的大型纸厂大多拥有完善的环保设备,相应的环保成本如果由于地方政府对中小纸厂的保护主义而不能成为全行业的共有成本,其对环保的积极性将被大大挫伤。只有当环保成本成为共有成本,中小纸厂不断被淘汰,大纸厂才能一方面挤占退出的市场不断壮大规模,另一方面进一步摊薄环保成本,加大环保投入,从而从根本上改变中国造纸业污染大户的局面。
就上市的大宗原纸生产企业而言,除部分公司以外(如宜宾纸业),环保均已基本达标,又由于规模均在20万吨以上,因此完全符合“规模与环保”的政策精神。所以,上市公司一方面没有环保压力,一方面又可以抢占中小厂商被动(强制关停)或是主动(环保成本难以承受)退出的市场份额,将大大受益于产业政策的颁布。
持续一体化进程使行业下半年回暖
从宏观上看,行业一体化进程的启动,部分企业一体化程度提高从而提升了盈利模式,促使行业整体盈利能力增强。
下半年,行业将进一步纵向、横向一体化,在资源和规模两方面继续发生结构性调整。林纸公司和垄断龙头对行业的影响将不断加强,这两类公司较强的盈利能力将不断改善行业整体的盈利水平。上半年的回暖迹象将得到巩固,表现为行业下半年整体回暖。
纵向一体化方面,华泰股份和晨鸣纸业等新入者将继续加大投入速生林建设,林纸一体化已成为行业共识。岳纸、美利两家林纸一体化企业随着制浆的自产原料化,将带来成本的大幅下降,已具备和国际林纸公司相同的盈利模式,盈利能力将显著增强。
横向一体化方面,市场受供求影响自发调整和政府宏观调控(产业政策等)的双重作用将使行业继续整合,产业集中度将不断提高。中小产能所占比重将继续减小,一方面来自于更多中小厂商的退出,市场面临重新分配,一方面来自于新增产能向龙头企业和大企业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