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市国资委主任刘永生不久前与加纳基金公司代表正式签订了沈阳机床(集团)30%股权转让协议,此前,沈阳市国资委拥有该集团100%的股权。该消息引发市场诸多猜想,沈阳机床(集团)控股的两家上市公司———沈阳机床和昆明机床曾连续数日开盘即封涨停。
加纳基金后来居上
事实上,早在去年11月,沈阳市国资委就对外宣布将转让沈阳机床(集团)部分国有股权,并对海内外投资者公开推介。5个月后,沈阳机床(集团)股权转让项目正式挂牌,在挂牌公告中,沈阳机床(集团)49%股权被分为30%和19%两个标的转让,出让底价分别为10.1亿元和6.4亿元。
2007年1月10日,高盛、凯雷、大摩、花旗银行、德意志银行等机构投资者都对沈阳机床产生了浓厚兴趣,其中大摩、高盛两家公司进行了实地考察。
2007年5月29日,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公司控股股东三一集团愿意有条件参与沈阳机床(集团)30%的股权竞买。
但事情却在几个月之后发生了突然变化,上述知名的投资公司纷纷退出了此次竞购,最终三一重工与加纳公司高调进入最后的争夺。
据《沈阳晚报》消息,加纳是美国一家对冲基金公司,资产500亿美元,总部设在旧金山,在美国本土颇具影响力。该基金曾参与收购英国铝业公司,而且是全球最大的铝业公司———美国铝业公司的大股东之一,参与过美国许多公司的重组。
此次收购沈阳机床(集团)30%股份,是加纳基金在中国的第一笔业务。同时,市场人士称这表明国外对冲基金目标开始瞄准中国实业。过去对冲基金通常在二级市场套利,很少进入实业投资领域。
知情人士对记者表示,此前沈阳市国资委比较倾向于大摩、凯雷等知名投资公司,但由于出售股权比例无法满足外资的要求而终止了接触。尔后,沈阳市国资委一度看好同属机械行业的三一重工,与金融资本不同,三一重工参与竞购的目的是为了沈阳机床的发展前景和较高的市场份额,作为民营企业的三一重工对国内机械行业老大的位置觊觎已久,之前收购徐工未成,此次出手用意明显。虽然30%的股权无法控制集团,但将来沈阳机床若整体上市,国有股份将会被稀释,此时的三一重工将极有可能成为第一大股东,从而控制沈阳机床。
然而,三一重工又一次沦为看客。三一集团上市公司三一重工执行总裁向文波表示:“由于部分核心条款没有与沈阳市国资委达成一致意见,集团董事会决定放弃竞标,公司近期也未打算竞购其余的19%股权。”
是什么原因导致三一重工主动退出?向文波所指的部分核心条款又是什么?
有香港投资银行人士认为:“三一重工没能如愿购得30%股权并非由于价格因素。沈阳机床的主营业务是机械设备制造、机床制造、机械加工,而三一重工的主营业务是建筑工程机械、起重机械。尽管二者有一定差异,但三一重工此次入局,看中的是沈阳机床的未来前景,并且意在谋得未来的相对或者绝对控股权。三一重工一直都想做国内机械行业的头把交椅。”
北京正略钧策管理咨询公司董事长赵民认为,沈阳机床(集团)选择对冲基金加纳的原因在于,对冲基金不会直接参与管理,而且加纳可以带来国际资源,这正是三一重工所欠缺的。沈阳市国资委不愿意让民营企业参与管理,并且三一重工在“徐工事件”上的表现也影响了此次角逐。
整体上市预期强烈
尽管30%的股权交易有了结果,但股权的较量才刚刚开始,此次股权转让无论对加纳基金、沈阳市国资委、沈阳机床(集团),还是三一重工而言,各方的赌注都压在沈阳机床集团未来能否整体上市。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从沈阳机床(集团)的角度来看,实现整体上市迫在眉睫,如果集团资产有良好的赢利能力,也不至于要急于卖掉。加纳看中的是沈阳机床旗下的上市公司,为了达到其收购目的,不得不‘委屈’收购集团公司,包括收购其中的债务。但对加纳基金而言,这绝对是一桩划算的买卖,诱惑就在于沈阳机床集团股权重组后的整体上市。”
加纳基金甘愿做沈阳机床的小股东,并且愿意高价参股,完全有自己的算盘。从操作方式来看,沈阳机床(集团)整体上市有两个方向:一个是由上市公司向集团定向增发,收购集团其他资产,从而使上市公司集团层面的股权注销。另外就是由集团整体收购上市公司,之后重新上市。
据了解,目前加纳基金已经在着手帮助沈阳机床集团考察国内外的并购对象,通过重组并购将企业规模迅速扩大后,争取三至五年内实现集团的海外整体上市。整体上市之时,就是加纳基金抽身而退之日。也许三一重工在加纳抽身时,可择机锁定加纳所持有的沈阳机床集团股权。
赵民认为,对冲基金加纳参股沈阳机床,这样的股权安排预示着,沈阳机床(集团)肯定会选择在海外整体上市,对冲基金不熟悉中国资本市场的游戏规则,只有在海外上市才有利于其退出。
沈阳机床(集团)旗下拥有沈阳机床和昆明机床两家上市公司,并且还有大量的三级、四级子公司。沈阳机床集团总经理关锡友曾表示,集团转让股权,不会影响到两家控股上市公司的运营,未来集团也不会把这两家上市公司合并。但对冲基金收购股权后,基于未来整体上市的要求,必然会给两家上市公司的运营带来影响。
事实证明,较之早已活跃在中国实业领域的国外产业资本和私募基金,对冲基金的操作手段更为灵活,对高额回报的追求也更为迫切。在这场整体上市的赌注中,现在还无法预知拥有强烈利益诉求的海外对冲基金能否给沈阳机床集团这家已有七十二年历史的老国企带来新的管理、技术和市场,更无法猜测其是否能保证沈阳机床(集团)持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