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官方微信

    CA800二维码微平台 大视野

  • 工控头条

    CA800二维码工控头条App

当前位置:自动化网>自动化新闻>行业资讯>我国能源形势与水泥工业的节能任务

我国能源形势与水泥工业的节能任务

发布时间:2007-09-02 来源:中国自动化网 类型:行业资讯 人浏览
关键字:

能源形势与水泥 节能任务

导  读:





    能源的供给和消费是关系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国家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我国是一个正处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且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2006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21.0871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1.1%,居世界第四位,但GDP仅占世界的5.5%.同年能源生产总量19.82亿吨标准煤,同比增长10%,能源消费总量为24.6亿吨标准煤,同比增长9.61%,而能源消费却占世界的13.8%.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在某种意义上讲是依靠巨大的能源消耗来维持的,这样的经济增长方式和能源的巨大消耗不论从现在还是长远看,都是不可持续的。在全国总能耗中,建材工业能耗约占9%,占全国工业能耗的13%左右。水泥制造业是建材工业中的耗能大户。有关统计资料显示,2005年水泥制造业能源消耗总量占建材工业能源消耗总量的75.5%.为实现我国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我们必须对我国的能源形势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主动调整产业结构,改变经济增长方式,全面开展节能降耗工作。水泥工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和高耗能产业,应当责无旁贷地加大节能降耗的工作力度,为实现水泥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在“十一五”期间万元GDP产值能耗降低20%和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的目标,作出不懈努力。
    我国能源资源状况和能源结构根据2006年“中国统计年鉴”,我国2005年主要能源基础储量(注1)煤炭3326.4亿吨、石油24.8972亿吨、天然气28185亿立方米。2005年我国人口为13.0756亿,按人均计算,我国每人拥有254.39吨煤炭、1.90吨石油、2155.54立方米天然气的基础储量,.除去上述煤炭、石油、天然气3种化石能源资源之外,我国还有水能、核能资源及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
    我国的能源资源具有品种齐全、分布广泛、总量丰富、人均拥有量较少等几个基本特点。煤炭、石油、天然气这些主要能源资源所拥有的储量丰度也不尽一样。根据BP石油公司(英国石油公司)2003年统计的资料,我国最为丰富的煤炭资源,在全球中占11.67%,居世界第三位;石油占1.7%,居世界第十二位;天然气占1.00%,居世界第二十位。我国人口众多,人均拥有的探明能源储量并不多,有的品种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根据BP石油公司2003年的统计资料,我国人均煤炭资源占世界人均水平的55.67%,石油占11.14%,天然气占4.38%.除煤炭资源较为丰富外,石油、天然气等能源资源均不能满足我国当前和长远发展的需要。
    根据我国能源资源的条件,我国一次能源生产供应长期以来是以煤炭为主,其次是石油,第三位是水电及核电、其他动力能(包括风能、地热能等),最后是天然气提供的能源,(注2)。
    我国能源生产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以煤炭为主的国家;我国自己生产的石油产品,由于资源储量和开采技术水平的原因,在整个能源生产总量中的比重逐年降低,自给率下降;而水电、核能、风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随着国民经济对能源需求的增大和环保要求的日益严格,科学技术的进步,他们在能源生产中的比重日益加大,也是我们今后研究开发的重点。
    我国能源消耗和对环境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取得巨大的发展,而与此同时能源消耗也随之大幅度增加。以1990年与2005年相比,国内生产总值从18718.3亿元增加到183956.1亿元(均以当年价格计),增加到9.8倍;能源消费总量也从98703万吨标准煤增加到223319万吨标准煤,能源消费也增加到2.26倍。研究国家国民经济增长速度与能源消耗之间的关系,通常用能源消费弹性系数来表示,.即:
    从能源消费弹性系数的概念出发,该系数越小,表明用较少的能源消费增长,得到较大的国民经济增长;反之,系数越大,表明用较大的能源消费,得到较低的国民经济的增长。若该系数大于1,则表明能源消费的增速大于国民经济增长的速度。从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实际看,“十五”期间,从2002年起,钢铁、有色金属、化工和建材等重化工业的超常规发展,使得能源消费总量和增长速度大幅度增加,这期间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增大,超过1或接近1.由于能源消耗的迅猛增加,使得在一段时期内,煤、电、油、运高度紧张,形成瓶颈,制约国民经济的平稳、健康发展。
    按照“十一五”规划的要求,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5%,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的目标。按此计算,到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将达到26.1万亿元(2005年价格)。若不改变经济增长方式和产业结构调整,预计能源消费总值将达到32亿吨标准煤。如此数量巨大的能源消耗和因此带来的能源资源和环境问题是我们必须要认真考虑的。
    从另一个角度看,尽管我国能源消费总量很大,但由于我国人口数量大,实际人均能源消费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74%.详见图表1.按照我国发展战略,我国将要在本世纪中叶进入中等发达国家的行列,那时人均GDP将达到1万美元,人均能源消费量的值约为4吨标准煤(以日本、韩国进入人均GDP为1万美元的能源消费为参考)。以那时人口控制在15亿左右来计算,能源消费总量将达到60亿吨标准煤。这种数量巨大的能源消耗实际上是不可能实现的。
    与此同时,这样巨大的能源消耗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消费国之一。2005年煤炭消费量为21.4亿吨,占能源消费总量的69%,远远高于世界28%的平均水平。煤烟型污染成为我国大气污染的一大特征。据估计,大约全国烟尘排放量的70%、二氧化硫排放量的90%、氮氧化物排放量的67%、二氧化碳排放量的70%来自于燃煤。有资料介绍,能源消耗特别是化石燃料的消耗是二氧化碳排放的主要来源,大体上占到二氧化碳排放的75%左右。
    能源生产和消费产生的环境问题日趋严重。2005年工业废气排放量达到268988亿立方米,比上年增加了13%,其中因燃料燃烧产生的工业废气排放量为155238亿立方米,比上年增加了16%.2005年二氧化硫排放量为2549万吨,比上年增加了13%.2005年烟尘排放量达到1183万吨,比上年增加了8%. 除了传统的因燃煤而引起的污染尚未解决外,由于以汽油、柴油、天然气为燃料的机动车保有量大幅度增加,机动车尾气排放对大气环境的污染在一些大城市日趋严重。据有关单位测算,2003年全国机动车碳氢化合物(HC)、一氧化碳(CO)和氮氧化物(NOx)排放量分别达836万吨、639万吨和549万吨,比1995年增加了2.5、2.1和3.0倍。在北京和广州,80%以上的一氧化碳、40%以上的氮氧化物来自汽车的尾气排放。在2005年监测的319个城市中,近45%的城市大气环境质量不到二级标准(主要污染物是二氧化硫和颗粒物)。全国527个市(县)中,出现酸雨的城市298个,占统计城市的56%.20世纪末世界银行的一项研究表明,由于大气污染,中国每年约17.8万人过早死亡,大气污染致病造成的工作日损失达740万人年。我国每年大气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大约占GDP的2%~3%.我国节能降耗的形势为了实现国民经济快速平稳的发展和满足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需求,我们必须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实施开源节流、节能降耗的能源战略。在“十一五”发展纲要中规定了“2010年末比2005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20%,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的2个约束性指标。经济要发展,人口在增加,人民生活水平在提高,都对能源消耗有着巨大的需求。因此,要完成这2个约束性指标绝非易事。“十一五”以来,我国加强了节能工作,国务院发布了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加强了领导,制定了促进节能减排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开展了积极有效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节能减排面临的形势仍然相当严峻。“十一五”节能降耗工作开局并不良好,2006年万元GDP能源消耗水平为1.26吨标准煤(2005年价格水平),只比2005年下降1.33%.尽管能耗水平的下降不可能是均匀的,5年下降20%并不等于每年都平均下降4%左右,但是由于第一年只下降了1.33%,以后4年要下降18.67%,进一步加大了今后4年实现“十一五”节能降耗目标的难度。
    去年除北京市单位GDP能耗比上年下降了5.25%外,全国其他地区都没有完成2006年单位GDP能耗降低率的目标任务。
    万元GDP能耗水平主要取决于2个因素:一个是国家的产业结构状况,反映各产业在国民经济总量的比重;另一个是各产业的能耗水平,反映各产业能源利用效率和消耗的情况。2006年,我们之所以没有完成年初确定的全国单位GDP能耗下降4%的目标,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产业结构调整进展缓慢,服务业发展滞后,工业增长速度快于其他产业,工业中高耗能行业发展速度偏快;二是工业产品的单位能耗下降偏慢,与国际平均先进水平尚有较大差距;三是与我国所处的发展阶段和经济发展周期有一定关联。
    在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中,工业、生活消费和交通运输邮电业一直占据前3位。根据2003年的数据统计,它们占能源消费的比重分别为69.98%、11.27%和7.45%,合计占到了88.7%.从多年的数据看,工业在我国的能源消费一直占据绝对比重,始终在70%左右徘徊,并没有明显的下降趋势;生活消费所占比重逐年稳步下降;交通运输邮电业所占比重在近10年有逐步上升的趋势。在工业内部,重化工业包括石油加工及核燃料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等六大高耗能行业占整个工业能源消费总量的70%~80%左右,占全部能源消费总量的45%~55%左右。生活消费的能源消耗主要是建筑耗能和家庭汽车耗能。因此,重化工业、建筑和交通是我国节能的重点领域。
    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进入了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特别是自2002年以后又进入重化工业的加速发展阶段,预计到2020年以前我国都将处在这样一个特殊的发展阶段。因此,要完成“十一五”规划中提出的“十一五”期间万元GDP能耗降低20%的目标,实现的难度将是非常大的。在加快国民经济产业结构调整、节能三大领域把节能降耗的重点放在工业部门,尤其是重化工业各行业的同时,要重视和加强对建筑、交通领域的节能政策和措施的研究制定,并认真贯彻执行。
    水泥工业的节能任务与途径根据“中国水泥年鉴”统计数据,2005年全国水泥产量为106885万吨,比上年增长9.85%,同年水泥制造业能源消耗总量1.17亿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10.72%,占建材工业能源消耗总量的75.49%.2002~2005年水泥制造业能源总量年平均增长12.94%.详见表5.造成水泥行业能源消耗大的主要原因是:
    1.水泥总量迅速增长。
    水泥行业是基础原材料行业,是需求拉动性产业。它的总产量需求与国家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有密切的关系。详见表6.根据表6,“十五”时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增长率与水泥产量增长率的比率(即水泥产量的弹性系数)为0.62,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增长1%,水泥产量将增长0.62%.我国当前经济发展主要由固定资产投资、消费和进出口贸易3驾马车来驱动,其中固定资产投资占有重要地位。从近几年经济数据分析,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率均大于国民经济GDP的增长率。这种经济形态对水泥产量增长的拉动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2.水泥产业结构不尽合理。
    长期以来我国水泥生产以立窑或湿法等落后工艺为主。改革开放以来,经过近20年的不断努力,特别是近10年来我们在新型干法水泥生产工艺、技术装备、基建成本、生产管理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使得我国水泥工业结构调整取得明显进展。新型干法水泥比重从2000年前的不足10%提高到2006年的46%,增加了36个百分点,并以其所具有的技术、经济、规模优势,主导着水泥工业的发展。我们也清楚地看到,尽管新型干法水泥的比重不断提高,但是立窑等落后生产方式仍占有半壁江山。这种情况与发达国家基本上都是采用新型干法工艺生产有着巨大的差距。因此,我国水泥行业结构调整的任务仍然是十分繁重的。正因为我国水泥产业结构中还有如此巨大数量的落后生产方式存在,导致我国水泥工业显现出能耗高、资源消耗大、对环境污染严重等弊端。
    3.水泥产品的单位能耗高。
    我国水泥产业的结构调整虽然有了长足的进步,然而,用落后方法生产的水泥产品产量在总产量中仍占很大比例。这些落后生产方法所生产的单位水泥产品所耗费的能量比新型干法工艺要高。详见表7.以上不同的水泥生产方法,除去单位水泥产品的热耗不同外,它们所生产产品的质量、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及对环境的负荷也是不同的。
    我国目前大力发展的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的技术指标与其他落后生产方法相比有很大的优越性,但是与国际先进水平仍有较大的差距。详见表8.除此之外,在产品质量、劳动生产率、环境负荷上都有不同程度的差距。
    分析了我国水泥行业能源消耗高的主要原因,我们就不难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水泥行业节能的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
    1.调整国民经济的产业结构,改变经济增长方式,控制水泥需求总量。
    在国民经济的产业发展中要主动调整一、二、三产业所占的比例,在巩固农业为基础的地位、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产业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制定相关政策,积极发展以金融、贸易、交通、保险、文化、旅游等为代表的服务业,逐步把国民经济一、二、三产业的结构调整到一个合适的比例,改变当前工业生产占国民经济比重过大的状况,使我国经济发展“轻型化”。要积极改变目前主要以固定资产投资拉动经济增长方式,努力扩大合理的最终消费,促进经济发展。通过这些宏观经济层面的调整及我国人均混凝土累计量的不断增加,使我国水泥需求量的增长逐步放缓,把水泥产品年消费量控制在一个合理的水平。只有这样才能从总体上控制水泥行业的能源消耗。
    2.提高水泥、混凝土的实物质量,延长建筑物、构筑物的使用寿命。
    由于我国正处于经济高速增长周期,加上人口增长和生活水平不断改善等原因,尽管采取了对宏观经济的结构调整,但在未来的10年或更长的时期内,水泥的总需求量仍然会有所增长。在这种形势下,我们必须更加重视提高水泥、混凝土的实物质量,延长建筑物、构筑物的使用寿命,避免由于水泥、混凝土的实物质量不高而导致的建筑物、构筑物寿命缩短,不得不进行加固或推倒重建,形成“重复建设”。
    水泥是配制混凝土的重要原材料。我国在建筑上多使用C20、C30混凝土,而国际发达国家多采用C50、C60等高标号混凝土,并充分注意到混凝土骨料的质量,避免发生碱骨料反应,从而提高了建筑物、构筑物的使用寿命。由于我国建筑物、构筑物混凝土的标号低,也使我国水泥生产以标号32.5级和42.5级为主。其中32.5级及以下标号水泥占80%.我国建筑领域“肥梁胖柱”现象没有得到根本改变。有资料显示,我国建筑业对水泥的使用与发达国家相比,每立方米混凝土多耗水泥近80千克。国家建筑管理部门要修订建筑工程规范和标准,全面提高混凝土、水泥制品和构件的性能和质量,提高工程的耐久性,延长建筑物、构筑物的使用寿命,从而减少对水泥的实物消耗,达到节约资源和降低能耗的效果。
    我国建筑体系是以钢筋混凝土结构和砌块混凝土结构为主体的,但从可循环利用和可再生角度出发,钢结构和钢、木结构的建筑物和构筑物是一种可以考虑的方案。事实上,国际上一些发达国家已经把上述两种建筑体系作为其重点发展的方向。这样做,客观上减少了对水泥产品总量的需求,降低了能耗需求和对环境的负荷。我国也应根据国情,在这方面进行分析研究、综合比较,采取必要的措施,逐步扩大钢结构、钢木结构在我国建筑体系中的比重。
    3.加快水泥产业结构调整步伐。
    淘汰落后生产能力,促进新型干法水泥健康有序发展。2006年全国水泥产量为12.4亿吨,其中新型干法水泥产量为5.7亿吨,已占总产量的46%,比2005年的40%提高了6个百分点。但是,我们也清楚地看到,我国水泥总产量中仍有6.7亿吨是用落后生产方法生产的。这将给资源和能源消耗带来巨大的影响。为此,国家发改委制定了“水泥工业发展专项规划”和“水泥工业产业发展政策”来规范、引导我国水泥工业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当前我们的主要任务是各地区要在上述2个文件的指导下,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把文件精神和政策要求落到实处。政府、企业和行业协会组织要正确把握好各自的职责定位,既不能缺位,也不能越位,更不能错位。在淘汰落后生产能力的问题上,主要依据质量、环保、安全等市场准入标准,淘汰那些质量低劣、环境污染严重、生产安全存在巨大隐患的落后生产企业;对其他采用落后生产方法的企业,主要通过市场竞争的方式,必要时可以辅之于行政手段。政府应积极引导,并在政策上支持这些企业改变生产工艺采用先进生产方法,做到依法行政。
    在发展新型干法水泥时也要重视市场调研,注意做好区域和企业的发展规划。技术总是在不断进步的,新型干法水泥生产技术发展在我国已有20多年的历史,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甚至本世纪初建立的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也存在不同程度的技术水平低、规模小、能耗高、环保指标低的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并采取积极措施适时加以提升改造。
    4.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努力发挥水泥工业节能利废的优势,为全社会节能降耗多做贡献。
    众所周知,在水泥生产工艺中可以利用各种其他工业产生的废渣、废料作为混合材。例如:钢铁工业的高炉矿渣、钢渣;电厂排出的粉煤灰等。利用这些废渣、废料与水泥熟料及缓凝剂(石膏)混合粉磨制成相应品种的水泥成品。这样就相应减少了对水泥熟料的需求,相当于节省了煅烧熟料所需的能源。统计计算表明,仅此一项每年就可节省约1500万吨标准煤。
    在水泥生产工艺中经过必要的处理,合理利用各种工业废渣、废料作为水泥原料使用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例如:铝冶炼工业的赤泥,化工企业的电石渣、硫酸铁渣、磷肥渣,煤矿的煤矸石,电厂的粉煤灰等,都已经成功地大量用作生产水泥原料。这样可以大量节省天然原料,客观上既节省了资源也节省了宝贵的能源。根据2006年“中国水泥年鉴”统计,2005年水泥制造业固体废物利用量达22905万吨。2005年全国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为134449万吨,其中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量为76993万吨。由水泥制造业综合利用的固体废物量为全国工业固体废物利用量的30%左右,占全国当年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的17%左右。
    近年来我们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开始探索利用工业废弃物和生活垃圾作为生产水泥的替代燃料的工作。这方面工作我国仅仅是处于起步阶段,不论在科学技术研究、工艺装备的开发、政府政策法规制定、公众环保意识的提高等方面都有许多工作需要我们去突破,去做一些开创性的工作,使这项有着广阔前景的节能环保技术扎扎实实、有序地在我国推广。目前,在北京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北京市处置固体废弃物示范工程”已经投入运行,并取得了一些十分宝贵的经验。国内不少设计研究单位都在积极开展这个领域的研究工作,政府有关职能部门也在制定相应的技术、质量、安全、环境标准和相关法规、条例来支持这项技术的推广。对这项技术的相关问题,本人有专文进行过论述,在此不再赘述(详见中国建材报2007年4月30日《大力推广水泥回转窑处置和利用废弃物技术的应用发展》)。
    5.优化设计,积极推广节能环保技术,采用节能环保装备。强化管理,努力降低水泥单位产品能耗。
  不论是新建或是改扩工程,设计工作的水平对水泥生产线建成之后技术经济指标都是决定性的。为了把水泥企业建设成节能环保型企业,必须在生产线的设计中积极推广和采用先进实用的节能环保技术和产品。
    当前须重点关注以下几项节能环保技术的推广与应用。
    水泥窑余热发电技术。经过“八五”、“九五”、“十五”科技攻关和工程实践的不断完善,利用水泥回转窑余热纯低温发电技术日趋成熟,并且已经成为当前水泥行业节能减排工作的重点。在推广这项技术中应特别注意几个问题:一是尽量做到余热发电项目与水泥生产项目同时设计、同时建设、同时投产,最起码要做到同时设计,留有今后建设余热发电项目的可能性;二是当地政府职能部门要协调好有关水泥厂余热发电项目上网方式和上网电价的问题;三是要重视关于如何评价水泥回转窑余热发电的效能和技术指标问题上存在的某些误区。有些项目单纯比较“吨熟料发电量”的大小,而忽视整体水泥熟料烧成热耗的比较,存在某些片面性。
    节能粉磨技术。电力消耗占水泥制造业能源消耗总量的9.59%.2005年全国水泥制造业共消耗电能91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2.68%,而同年水泥年产量106885万吨,同比增长9.85%.这2个数字的比较说明当前水泥制造业节约电能的任务是十分紧迫的。新型干法水泥生产方法,由于装备的机械化、电气化程度高,全员劳动生产率高等原因,在单位产品电能的消耗上并不比其他落后生产方法有明显的优越性。因此,我们必须在降低新型干法水泥的电耗方面开展深入的研究,努力降低单位产品的电耗,从而降低单位产品的能耗成本,以显示其更大的优越性,提高产品竞争力,有利于加快新型干法生产方法的推广应用和水泥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在水泥单位产品的电耗中,有60%~70%是消耗在对原料、固体燃料和水泥熟料的粉磨工艺过程上。因此,必须改变以球磨、管磨为主的粉磨工艺,大力采用性能先进的、以料层挤压粉磨工艺为主的辊式磨、辊压机及辊筒磨技术装备。通过采用节能粉磨技术,通常能使粉磨工艺节电30%~40%,水泥单位产品的电耗降低20%~30%,甚至更高。若水泥行业普遍采用节能粉磨技术,估算全年可节电150亿~250亿千瓦时的电能,相当节省0.375亿~0.625亿吨标准煤。
    优化设计,注重细节,全方位为节能工作奠定基础。在设计工作中要确立贯彻“技术先进、生产可靠、经济实用、节能环保”的理念。
    1.水泥生产线的总图和流程的设计是决定性的环节,要在满足工艺要求、厂内交通和设备检修空间的要求下,尽量做到工艺流程简单、布置紧凑,减少各类管道和电路的损耗,达到节能的目的。
    2.不断研究开发高效节能的水泥熟料烧成系统,特别是预热器、分解炉、燃烧器和熟料冷却机等关键设备。
    3.合理选择风机、泵类的设备能力及其拖动电机的额定功率。避免此类装置及其电机经常处于非额定工作状态,使电机效率降低,功率因数下降,增加电力消耗,增大电网的无功功率的需求。必要时可以采取加装电机的调速装置的措施,提高设备的效率。在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风机和泵类的电力消耗约占水泥单位产品电耗的25%~35%左右,要充分重视此类设备的节能潜力。
    4.对粉状物料的输送,要尽量采用机械输送的方案,减少采用空气动力的使用,从而降低设备电耗。
    5.重视新型电气领域节电技术和设备的推广应用。当前应特别关注以下几个技术:一是变频节能设备的推广应用。近年来我国的变频节能设备不断取得技术突破,高压、低压不同电压等级的越来越大容量的节电设备开发成功。这项技术可广泛运用在容量较大、系统转动惯量大或设备对启动规程有特殊要求的设备,实现变频软启动,减少对电网的冲击,还可节电25%左右。这项技术还广泛运用在交流电机的变频调速装置上,其节电效果要根据电机所拖动的不同类型负荷特性和调速范围而决定。二是全方位地采用高、低压无功功率的就地补偿装置,包括自动调节的静电电容器组和进相机组的应用。通过这些技术措施,大大改善水泥企业用电的功率因数,减少对无功功率的需求,从而减少输入电能的有功电能损失。三是注重低压电机全相控技术的推广运用。这项节电技术可在拖动负荷轻载和重载时自动调整电动机的输出功率,使电机实现在最佳状态下运行,以达到最佳节电的目的。此节电产品平均节电率为15%~55%.四是采用绿色照明系统。水泥企业建筑物、构筑物、物料堆场和道路照明器具众多,要求各异。照明所需电能消耗约占总耗电量的1%~2.5%左右。过去多采用白炽灯,效率低、耗电高、寿命短。目前要普遍更换为节能照明灯具。在道路照明的控制上可推广按光强来控制道路照明开启或关闭的自动化装置。有条件的企业可以把主要建筑物的照明采用太阳能电池的方案。虽然照明电力消耗占水泥企业的电力总消耗的比重不大,其本身的节电潜力还是很大的。
    加强企业管理,合理配料、精心操作,搞好设备维修,提高设备运转率同样对降低企业的能源消耗有着重要的作用。这方面不少企业已经做出了突出的成绩,值得不断总结推广。
    结束语我国能源资源品种多、储量因不同品种而不同、分布广泛,但人均能源资源较少,均达不到世界人均平均水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快速增长,但由于国民经济结构不合理,经济增长方式粗放,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能源消耗巨大。节能减排已经成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关键问题。水泥产业是国家的重要原材料工业,也是耗能大户。我们必须站在全局的角度,从需求端控制水泥产品总量的增长,同时加快水泥产业自身的结构调整,创新思路,优化设计,加强企业管理,大力推广先进实用的节能技术和装备,努力完成水泥产业节能任务,为完成国家“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为使水泥产业成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可持续发展的绿色产业而贡献力量。






















































本文地址:http://www.ca800.com/news/d_1nrusj6oanvm3.html

拷贝地址

上一篇:全数字化圆网印花机在鲁推出

下一篇:第九届全国水泥技术交流大会即将召开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国自动化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来源网络如有误有侵权则删。

相关新闻
能源形势与水泥 节能任务

更多精彩信息看点 请扫描以下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