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星美凯龙董事长车建新的四步成功法则是:异想天开,脚踏实地,步步为营,实现理想。清晰的思路,行业机会点的准确把握,资本的逐步积累,这才有了红星美凯龙目前全国范围的强势扩张。
未来的竞争就是实力和资源的竞争,谁拥有并能够调动最大的资源,谁就是老大。对于
建材卖场来说,资源就是可以共事并能相互盈利的商家,而这些资源合理利用,就可以在市场中呼风唤雨,左右整个行业的走向。在这种情况下,营销技术和手段就显得很高明。
随着WTO的进展,国内建材市场不再只是简单营销意义上的价格战,目前建材市场的发展、竞争的层面已涉及到外来的巨头。市场本身所拥有的渠道资源和本土优势,加上外来势力的强大实力和行业管理,借势借力借脑有机融合将是市场永占先机、独占鳌头的法宝。
资本运作势头可观
面对中国每年6000亿元的建材市场,国外家居巨头一改以往只开店圈地的做法,“并购+开店”双管齐下,加速扩张中国市场。2005年百安居以8500万英镑收购欧倍德中国13家店后,2006年全球最大的建材零售企业家得宝以2亿美元收购了天津家世界的12家建材超市。
同时,国内外的私募资本以及风险投资业越发地关注中国家居产业,并且尝试项目的投资。美国凯雷投资集团以2750万美元投资了上海安信地板,新加坡瑞胜3000万美元投资北京东易日盛,中国联想弘毅以6000万元人民币投资科宝博洛尼。向来多追逐IT概念的风险投资,今年也频频投资与家居行业相关的网站,包括家居易站、家宝网、居泰隆在内的多家家居建材网站。当然除此之外,上市也成为诸多家居企业的梦想,居然之家、东易日盛、上海安信地板正在运作准备上市。
资本运作离市场还有多远?
面对汹涌的资本大潮向家居行业靠拢,对于一个相对闭塞的内陆城市——四川建材企业来说,固然表现出无比的兴奋,但中间也夹杂着茫然和望洋兴叹。曾几何时,有企业就尝试吃螃蟹。如何才能拿到钱,拿这笔钱去做什么?是否要拿这笔钱?更多涉及到融资的实质性计划并摆在企业面前时,建材企业表现出的却是茫然。
正如一位行家所说:由于家居领域的中国企业绝大多数是民营企业,缺乏和资本合作的经验,缺少利用资本市场这个经济杠杆的想法,所以要借助这股东风,还需看自己有否充分准备。
“内地目前之所以有这样一股资本融入浪潮出现,主要缘于内地知识产权状况的改善、企业财务系统的健全、有商业眼光和意识的创业者的涌现,”某投资机构负责人如是评价眼下的资本运作大潮。但对于建材行业来说,本身发展时间有限,再加上内部管理还存在诸多问题——就拿公开财务这一条来说,对于众多建材企业来说,是很难走出的一步!
成都建材市场现状一览
目前成都建材市场业态林立,有摊位制市场、商场式建材市场、建材超市等。
但就目前情况来看,建材超市的优势远远没有显现,无论如何并购,巨头如何更替,始终给行业孤掌难鸣的感觉,自身无法形成具有超市特色规模的建材卖场氛围,无法给予成都市民一个量上的引导,相同业态之间局部没有形成“连横”,无法给予市民某种意义上的质量、价格、服务一体化的放心概念。而摊位制市场和商场式建材市场之间,依据地域优势、相对规模优势,以促销轮番轰炸市民,极尽低价炒作之能事,相互之间竞争达到白热化地步。当然市场有竞争就必有淘汰,对于成都建材企业,结局将会怎样,我想这是所有商家心中的疑问。
多方因素制约市场资本整合
四川地区自然条件优越,物产丰富,在给四川带来了富庶的同时,逐渐养成了本地思维上的惰性,地理环境的相对闭塞又形成了四川特别是成都安土重迁、小富即安的特殊意识。从近期川外川内房地产开发商家储备土地比例分配就可见一斑。
思想的高度决定市场未来的走向,外来的市场已经吹响了“适者生存”的号角,而成都本地的建材市场目前还停留在所谓的美誉度上的低价红海竞争,而非蓝海区域上的攻城略地。图有表面的掌控商家,又能如何获得市场长期的认可,“良性循环”才是市场永富竞争力的生物链。
我们知道,市场或行业发展到成熟地步,产品和渠道制胜已不再占有优势,而是产品(即商家)、品牌和资本整合优势的凸显。那么对于不成熟的行业呢?特别是对于该行业所处的地域都还不成熟呢?建材市场的发展,离不开市场的消费基础。以消费为导向作为决策和规划的准绳,最终才能获得胜利。
正确引导消费,真正体现市场的社会价值和市场价值,步步为营,长短线有机结合,最终才能获得市民的忠诚度。上期本报报道关于欧倍德败走中国,其中一个原因也是光站在本企业的短期利益上,没有真正将其在欧洲的DIY优势用来引导中国市民。
虽然目前行业还未成熟,但资本运作思路可以先放到脑海里!毕竟竞争离不开资本,它是一把双刃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