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官方微信

    CA800二维码微平台 大视野

  • 工控头条

    CA800二维码工控头条App

当前位置:自动化网>自动化新闻>行业资讯>汽车身体PC大脑 IBM微软等IT巨头介入汽车领域

汽车身体PC大脑 IBM微软等IT巨头介入汽车领域

发布时间:2007-08-23 来源:中国自动化网 类型:行业资讯 人浏览
关键字:

软件

导  读:

   汽车买主通常关心马力、燃油效率、质保。但是,一辆新汽车最重要的部分也是最不容易看到的:软件。

    LexusLS460就表明,传感器、相机、软件能够使汽车“自己”平行泊车。即使是最廉价的车型,汽车厂商也在不断地增添自动驾驶功能。未来,计算机化的汽车将成为公路通讯网络的一部分。

    据汽车厂商和分析人士称,由于汽车越来越复杂,汽车厂商正在寻求高科技产业帮助,将它们的设置转化为软件和硬件。这就是IBM等高科技巨头投资汽车产业的原因,而投资回报将是技术可能取代驾驶员。

    福特汽车公司汽车软件开发部门的高级经理帕特里克说,我们看到的所有功能━━智能巡航控制、自动泊车、车道偏离报警,都是由软件提供的。

    Illuminata在6月发表的一份报告中说,对于汽车厂商在创新和竞争方面的成功而言,复杂软件开发越来越重要了。

    AMRResearch在2006年10月进行的调查显示,2006年,汽车厂商将35%的IT预算用在了软件上,12%用在了第三方服务上。目前,平均每辆汽车包含有约1450欧元(1997美元)的软件代码,约占到了汽车售价的9%。

    StrategyAnalytics在2006年发表的一份报告中说,在未来数年中,这一比例将提高到15%。

    IBM软件集团的汽车解决方案领导人大卫表示,出于这些和其它原因,IBM将汽车计算看作下一个重点。他说,我们正在努力改变与汽车产业的关系,并成为一个直接的参与者,与汽车厂商和汽车零件厂商合作。

    IBM迅速地进入了汽车产业。2003年,IBM发布了基于XML数据访问软件,汽车可以用它与公路或周围的汽车通讯;2005年,IBM与阿联酋签署了价值1.25亿美元的合同,开发一个车辆远程信息处理系统。

    去年,IBM与MagnaElectronic达成了合作伙伴关系,为其智能汽车零件设计软件。IBM在汽车领域的最大手笔发生在6月份,它宣布以7.4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汽车技术公司Telelogic的计划。

    汽车技术领域的热门之一是开发标准的汽车操作系统。就象计算机操作系统允许多款应用软件相互通讯一样,汽车操作系统能够使不同的驱动系统协调地运行。

    可以供多个汽车品牌使用的标准操作系统使开发人员、零件厂商、汽车厂商更方便地在多款车型中集成更复杂的驾驶系统。

    与汽车厂商一样,IBM也进入了这一领域。包括本田、丰田、尼桑、东芝在内的许多日本公司正在规划制订汽车操作系统标准。IBM将在制订未来的汽车操作系统标准方面起到关键作用。

    据Telelogic执行副总裁NeerajChandra称,与戴姆勒克莱斯勒、通用汽车、宝马、沃尔沃、大众一样,通用汽车也是Telelogic的客户。

    Telelogic销售收入的约7%来自汽车产业━━在2006年2.08亿美元的销售收入中,来自汽车产业的约有1450万美元。2006年,IBM在汽车产业的销售收入增长了32%。

     通用汽车负责全球电子系统、控制、软件业务的执行主管汉斯说,我们将汽车软件看作是我们一个新的业务领域。在燃油效率、安全、信息处理方面,软件有着重要的作用。

    福特也将软件看作新车开发的关键。帕特里克说,这是汽车产业面临的技术挑战之一。

    两家公司都面临丰田等亚洲竞争对手的激烈竞争。事实上,美国汽车厂商可能已经落后了。ABIResearch汽车业务首席分析师亚历山大说,在复杂的驾驶系统方面,丰田、本田等日本汽车厂商已经领先于美国厂商。

    Telelogic并非是唯一的汽车软件厂商,IBM并非是唯一对汽车软件感兴趣的高科技巨头。福特利用MathWorks产品将其要求转换为数学模型。包括微软在内的其它高科技巨头也进入了汽车产业。目前,微软的重点是汽车娱乐和导航系统,但它可能会有更大的动作。

    据亚历山大称,一旦用于汽车和道路的DedicatedShort-RangeCommunications协议完成部署,软件将提供一种避免交通阻塞和事故的方法。 






































本文地址:http://www.ca800.com/news/d_1nrusj6oanv84.html

拷贝地址

上一篇:高层住宅体现代化智能化

下一篇:自主车载网络蓄势待发,逐猎商用车领域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国自动化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来源网络如有误有侵权则删。

相关新闻
软件

更多精彩信息看点 请扫描以下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