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视点:经纬纺机--通往科技与信息创新之路(下)
发布时间:2007-08-23
来源:中国自动化网
类型:
行业资讯
人浏览
真正的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是金钱买不来的。在创新优势不断夯实的情况下,榆次分公司开始着重考虑另一个问题:培育核心竞争力。“以专机、专件、专利、专项攻‘五关’为重点,培育企业的核心制造技术;对一般生产能力和制造技术,全面实行社会配套化。这是公司打造核心竞争优势的重要举措。”关学锋表示。正是基于流程再造的考虑,公司将影响产品稳定性和可靠性的制造技术和装配技术放在突出位置来抓。例如,为保证细纱机国内品牌第一,公司加大投入,建设1.2万平方米装配厂房,建成车头、车尾、中段等四条装配线;完善、优化成熟精品罗拉、高速锭子及皮辊、钢领的制造流程,形成装配流水线作业;扩大专机制造技术的开发与应用,替代进口罗拉搓丝机、改造龙筋镗孔专机,设计制造锭子孔镗孔、传动杆孔、龙筋销子孔等加工专机,掌握了一批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逐步实现了棉纺罗拉全精品化、MM58高速锭子广泛应用、超精品钢领问世,提升了应对市场变化的竞争优势和快速反应能力。到2006年底,公司已拥有有效专利19项(发明专利5项,实用新型专利14项),比如细纱机的整节装箱、模块化设计等世界前沿尖端技术,也落入公司专利保护之中。“华芳项目”、越南“世纪天虹”等项目,都是技术水平高、精度要求高、制造难度大、时间要求急的项目,榆次分公司与国内外众多竞争者经过综合实力的比拼,顺利签约并圆满实施,就是企业流程再造、打造核心竞争优势的最好例证。
资源共享、模块化、三维虚拟设计……这些过去陌生的词汇,现在已成为榆次分公司设计人员的秘密武器。信息化建设,在很多企业被当为表面化、口号化的目标,而在榆次分公司,却是科技创新的重要平台和支撑。早在1996年,榆次分公司就是全国范围内唯一一家信息化示范工厂。在硬件设施上,2004年公司投入2000多万元,建成国内一流的集产品、开发、制造、工艺试验为一体的科研基地。建立了PDM数据库,大力推进“3C”集成,实现产品开发的信息化、集成化。2005~2006年,公司用于信息化建设的费用超过1000万元。在这个创新平台上,企业的科研成果、前人的经验积累、世界前沿技术,都可以实现有效的资源共享。这样做的好处,带来的不仅是设计的简化、成本的降低,而且促进了观念的更新,培养了科技人员的创新思维,保证企业创新体系的更加完善,这将是企业更大的收益。每个科研人员都可以站在一个新的高度,开拓思路,出发出市场适销对路的新产品。现在信息化技术已得到广泛应用,带动科技创新的整体进步,比如在剑杆织机装配设计中,设计人员就应用三维虚拟装配技术,将实际装配工艺流程纳入计算机数据库,形成了设计、工艺共享的结构树,为公司新产品开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十一五”期间,公司信息化建设的目标是,以实施ERP、PDM系统为重点,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努力建设国内离散制造业ERP领先企业。到那时,公司的信息化建设将走得更远。
“50多年的科技积累和文化积淀,是创新的基石,这是我们无可比拟的优势。创新不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不是通过干好一两件事就可以完成,它是一种系统的、集成的工程。”关学锋总结说。事实上,从2000年成立技术中心至今,经纬榆次的科技创新就始终在一个完整的体系中进行着运转。无论是2004年建成制造工艺试验基地,还是承担国家科技部及发改委的“十一五”纺机专项项目,企业的每一次行动都在为完善创新体系、发展创新体系而努力着。可以说,经纬榆次分公司找到了一条适合自己的创新之路。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国自动化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来源网络如有误有侵权则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