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2007-06-25(中国商业电讯)--目前,我国节电业正进入整体节能时代。政策哺育市场,需求造就财富,巨大市场潜力催生的节电产业,经历了多年的“摸爬滚打”,和翻天覆地的成长变化,已经站在了历史转折点上,面临着新的机遇与选择。
不久前,建设部对外宣布:全国城镇现有房屋建筑面积为400亿平方米,在2015年前需要进行改造的既有建筑约150多亿平方米,每平方米房屋进行节能改造需要100-150元,这笔账算下来,至少要两万亿元。对建筑实行节能改造成为国家节能降耗的一个重要突破口,也成为各节能企业的又一片“蓝海”。
众企业争“坐”末班车
自1996年开始,中国的节电企业,从国外纷纷引进技术,开始产品的推广和销售,经过10年来的市场培育,新技术、新方法层出不穷,更多的节电产品生产制造商加入到行业中来,更多的设备代理经销企业,成为节电行业推广的先锋队和生力军,许多国外企业也纷至沓来,形成了“你方唱罢我登场”的追赶局面。据调查,进入2007年以来,社会各阶层资金,包括一些风投基金、私募基金等,纷纷介入节电市场,加快“跑马圈地”,抢坐最后一班“财富快车”。
业内人士分析:众多企业的集体加盟,社会资金的大量涌入,从某种角度上说明了中国的节电市场已经由过去的政府倡导,过渡到市场主导,市场化渐趋成熟,竞争不断升级的时期,这为一些先入为主的节电企业提供了自我发展、自我更新、自我调整的机会,但同时也为行业后进者制造了更高的门槛和行业壁垒。
透析节电产业发展壮大的潜规则,是“快鱼吃慢鱼”而不是“大鱼吃小鱼”。近几年国内涌现出的光节电器生产厂家就达300多家,而真正形成规模和品牌、具有技术实力的企业并不多,普遍存在的问题是资金少,产品与技术雷同,营销与竞争模式单一,以短期盈利为目的。在巨大的市场蛋糕和商机面前,谁能够抢占先机并把速度可以转化为规模、经验和竞争力,谁的资源整合和自我调整能力更快捷灵敏,谁意识和掌握了行业新的发展模式,谁就能够脱颖而出,成为强势品牌和时代创富的代表。
“整体节能”将领航节电新时代
对于未来节电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哪里这个问题,专家认为,节电企业之间的竞争最终将是发展模式之争,以短期盈利为目标、靠单纯提供节能产品或节能技术的企业显然无法适应节电市场的持续快速发展。
诞生于1979年美国第一次能源危机后的节电行业,在国外经历了28年的长足发展,早已从简单的节电技术的开发,产品的提供,发展到今天一种以技术产品提供、整体能源审计分析、整体能源服务解决方案提供的一条龙服务。这种为企业、政府等单位提供整体能源服务的企业,就是EMC(节能服务公司)。而在国内的节电市场上,以“整体节能”为经营战略,目前真正具有竞争优势和品牌工程实例的,只有珠海圣通电气设备有限公司等几家战略转型的企业。
据圣通公司陈总介绍,圣通1996年进入节电市场,凭借先发优势,早在3年前就成功转型为中国绿色建筑整体节能运营商。2006年度,圣通电气成功打造了中央电视台900万大单的整体节能改造,给许多还在一直探索发展的同行诸多启示和借鉴。
中国节能协会认为,像圣通电气这样以建筑整体节能为服务的EMC,之所以受到用户的欢迎,源于EMC项目业务的整体性和多赢性。其整体性表现在:节能服务公司与愿意进行节能改造的客户签订节能服务合同,向客户提供能源审计、可行性研究、项目设计、项目融资、设备和材料采购、工程施工、人员培训、节能量监测、改造系统的运行、维护和管理等服务,并通过与客户分享项目实施后产生的节能效益、或承诺节能项目的节能效益、或承包整体能源费用的方式为客户提供节能服务,并获得利润,滚动发展。
其次,EMC项目的多赢性使其具有强大生命力。一个EMC项目的成功实施将使介入项目的各方包括节能服务公司、客户、节能设备制造商和银行等都能从中分享到相应的收益,从而形成多赢的局面。如节能服务公司可在项目合同期内分享大部分节能效益,以此来收回其投资并获得合理的利润;客户在项目合同期内分享部分节能效益,在合同期结束后获得该项目的全部节能效益及节能设备的所有权,此外,还获得节能技术和设备建设和运行的宝贵经验;节能设备制造商销售了其产品,收回了货款;银行可连本带息地收回对该项目的贷款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