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取得生产核电设备许可的企业数量不少,基本上是国有企业,如一重、二重、哈尔滨电站集团、东方电气集团、上海电气集团等等,然而这些企业的核电设备订单却不多,他们基本上都处于来了任务就做,没有就不做的状态。作为核电设备买家的核电投资公司对国产化的不积极态度也让设备生产厂家无奈。这些用户普遍对国产设备信任度不高,而且很少考虑性价比,更倾向于从国外进口。这也成为核电设备国产化路上的“绊脚石”。
由于受到种种羁绊,对核电国产化期望过高容易导致泡沫效应。有人曾经预言,我国的核电要真正产业化、市场化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我国核电事业仅仅进入准备加速发展阶段,真正的加速要到2010年以后。
根据国内主管部门的规划,到2020年,我国核电增装机容量将达到3600万~4000万千瓦,涉及到的直接投资达3000多亿元人民币。按照平均国产化率60%估算,国外核电企业将从核电设备技术提供中直接分得1200亿元左右,从这一点上,国产化率提高等于从国外核电设备制造企业的口中往回抢肉。
做比说更重要
未来核电市场广阔的发展空间,更加反衬出中国核电设备制造业眼下的生存状态之窘迫。为了使核电阀门尽快实现国产化,东方电气集团公司等5家企业正在南沙建设核电重型装备制造的新基地。烟台冰轮与韩国三信合资组建的合资公司日前正式投产。此前有媒体报道,核电设备制造企业法国AREVA集团先后与15家中方厂家进行了广泛的合资合作,例如与东方锅炉厂合作制造核电站蒸汽发生器,与上海第一机床厂合作制造反应压力容器堆内构件,与上海先锋电机厂合作制造控制棒驱动机构等等。双方合作非常成功,国产化设备制造也均达到欧洲制造水平。从侧面也反映了中国制造企业的素质在提高。
在这个过程中,中国核电设备制造企业走得一步一个脚印,岭澳核电站两台核电机组整体设备制造的国产化能力为30%,而后的秦山二核55项关键设备47项实现了国产化,设备国产化率达到55%。
业内人士提出,国产化建设不在于怎么说,而在于怎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