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官方微信

    CA800二维码微平台 大视野

  • 工控头条

    CA800二维码工控头条App

当前位置:自动化网>自动化新闻>产业分析>扬州半导体照明产业后来居上

扬州半导体照明产业后来居上

发布时间:2007-06-11 来源:中国自动化网 类型:产业分析 人浏览
关键字:

半导体

导  读:

   “我国照明用电每年在3000亿度以上,用LED(发光二极管)取代全部白炽灯或部分取代荧光灯,节省三分之一的照明用电,相当于三峡工程全年的发电量。2006年,全球半导体照明市场超过70亿美元,预计未来5—10年可形成500亿—1000亿美元的潜在市场。”采访中,市经贸委负责人的这番介绍,让人感到LED产业“炙手可热”。

  LED作为新兴的光源产业,“节能、环保、长寿命”。为抢占这一市场的新“蓝海”,市委、市政府在制定“十一五”规划时,明确将半导体照明产业列入扬州必须重点打造的支柱产业。近年来,由于目标明确、措施扎实,我市LED产业顺利推进,后来居上建成了国内第一条完整的LED产业链。去年,该产业已经达到年生产130亿元的规模,预计未来几年的增速将达30%—40%,2011年有望达到600亿元。    

  川奇光电五年跨越完成销售30亿元,带动了产业链形成    

  新兴产业LED在扬州产业中的定位,远不是一个新概念的导入。追溯LED在扬州的发展起源,不能不提到台湾永丰余集团。

  从2002年11月租用市经济开发区的厂房试产到今天,一个龙头企业引发10余个配套企业争相“游”进,公司的销售到今年将突破30亿元——永丰余旗下的川奇光电科技(扬州)有限公司在长江之滨演绎了这样的传奇。

  从TFT—LCD到E—PAGE(电子纸)、再到LED,川奇光电总经理徐永道说,依托产业优势和自身的科技实力,川奇产品随着市场需求和前沿科技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延伸。也正是川奇抛出的第三个新手笔,激活了扬州光电产业新的兴奋点。去年,川奇策应市委、市政府的重大战略,全力打造LED产业链。在与开发区内的华夏电子接洽后,川奇注入资金成为华夏的主要股东,在川奇的扬州版图中,支架、封装、基板等配套厂商陆续跟进,徐永道表示:“川奇光电产业园未来5年起码会做到120个亿!”

  “挤”进国家半导体照明产业基地

  市委、市政府作出大力发展LED产业的重要决策后,我市迅速成立了LED产业发展领导小组。“扬州市新光源产业促进计划”、“扬州市半导体照明产业发展规划”相继出台,有一系列的政策措施,扶持和促进LED产业园发展。

  我省在规划沿江地区发展时,要求各地差异性错位竞争,提出“一市一品”重点建设,对各沿江城市的一个重点产业给予政策性支持,享受沿江开发的优惠政策。在2006年开展部、省合作的活动中,“把扬州建成国家半导体照明产业基地”作为一项合作内容,写进了部、省合作协议。

  2006年11月,市政府正式向科技部申报,创建“扬州国家半导体照明产业基地”。同时,我市在高新技术园区开始规划建设LED新光源产业园,今年以来,已有中电55研究所、光炜兴、泰顶、奥达电源、欣尚、晶利富等多家从事芯片生产、封装、支架等LED关联企业,在该产业园内开工建设,总投资达到6930万美元。

  后来居上,扬州拥有国内第一条完整的LED产业链    

  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光机所与扬州华夏集成光电公司签订正式协议,将国家高技术863计划蓝宝石项目转由华夏光电进行批量生产。这次院企合作,标志着扬州LED产业关键技术和产品取得了一次重大突破。据华夏光电总经理曾金穗博士介绍,预计今年7月份,蓝宝石(全称为蓝宝石衬底材料,属LED产业链最上游<基板>环节, 即为产业提供原料蓝宝石晶体)将大批量生产,届时,扬州将拥有一条完整的LED产业链条。

  “扬州虽然是后来跟进,但通过招商引资和资源整合,短短几年时间,已经形成了上中下游兼备的完整产业链。”市政府副秘书长、市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主任季允丰说,扬州的太阳能光伏和半导体照明产业已分别形成了“多晶硅—单晶硅—单晶硅片—电池芯片—电池组—太阳能灯具”和“蓝宝石衬底—外延片—芯片—封装—应用”两条产业链,具备了领先国内的产业基础。

  扬州兼具“光”与“电”的产业优势,这是其他城市难以比拟的。在很多专家眼里,太阳能光伏和半导体照明是两个可以互生互融的产业,两个产业无论是在上游原料,还是下游产品应用方面都有天然的默契。比如LED芯片和太阳能电池芯片,都要用到蓝宝石衬底这种原材料;在应用领域,太阳能发的电可以“点亮”LED灯,这种结合最大的好处,是不用消耗任何不可再生能源。

本文地址:http://www.ca800.com/news/d_1nrusj6oanqpd.html

拷贝地址

上一篇:中国技术产业泡沫凸现 芯片市场进入淡季

下一篇:ERP高潮未退 企业绩效管理风生水起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国自动化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来源网络如有误有侵权则删。

相关新闻
半导体

更多精彩信息看点 请扫描以下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