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厂全面建立了,水污染是否就一定得到了全面控制?无数次的实践证明,这完全是两个概念。我们要做的恐怕不仅仅是全面建设污水厂,还需要全面普及环境保护的思维
今天是世界环境日,环保总局将今年的中国主题确定为“污染减排与环境友好型社会”。在昨天举行的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改委主任马凯表示,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为保护全球的气候作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是一支重要的积极力量。去年,我国制定了雄心勃勃的节能减排目标,即在2006年至2010年将单位GDP能耗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对于广东来讲,要实现经济良性转型,率先建成环境友好型社会,就必须对环保事业真抓实干,凸显实效。近日,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广东省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十一五”规划》。根据规划,到2010年,所有的设市城市、县城镇、60%以上的中心镇要建成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全省要新增生活污水处理能力500万吨/日以上。换言之,届时所有隶属广东的县城都要建成污水厂。
这些年来,我们的经济发展经常性地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虽然一些施政者时常把环保挂在嘴边,但在经济快速发展和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总体态势并未能从根本上得到有效遏制,生态环境问题依然突出。一些地方的环保设施成了形象工程,有人来检查的时候才应付性地开启一下,有的甚至连装模作样的基本环保设施也没有,照样工程上马。这导致我们的水环境污染仍较突出,废水排放量持续增加,全省仍有近60%的生活污水得不到有效处理,而且空气环境质量也有所下降,大气污染物排放量持续上升,部分城市轻微污染天数增加,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多次出现灰霾天气等等。
通常情况下,县城是一个县政治与经济生活的中心区域,县城的环保质量直接关系到县城人民的生活质量,并且,各个县城之间又形成了环境关联网络,在周围县城环境恶化的情况下,很难做到“众人皆醉我独醒”。即以我们熟悉的珠江水域治污而论,不可能是某一个别的城市通过加大措施就能解决的,它必须是一个系统的需要各个区域配合的工程。但是,各个区域之间的发展诉求并不一致,有的处于经济较为发达阶段,有的则还在为增加GDP而想千方设百计地大张旗鼓招商引资。在这种情况下,“先发展后治污”的思维就还存有市场,各个区域之间对于环境保护的认识就难以一致,而自然环境尤其是水域保护方面一旦上游污染,下游就势必被连带,整个水域就会呈现受污染的状态。
在所有县城建立污水处理设备,可以促使水污染在全局而不是局部得到遏制。但是,污水厂全面建立了,水污染是否就一定得到了全面控制?无数次的实践证明,这完全是两个概念。我们要做的恐怕不仅仅是全面建设污水厂,还需要全面普及环境保护的思维。否则,污水厂建立了,机器却不运转或者较少运转,污水还照旧直排到江河中。尤为危险的是,如果有几个污水厂经常性地“集体罢工”,其他地方发现污染仍然得不到根本改观的时候,极有可能产生“鲶鱼效应”,导致滋生治污的消极情绪并进而放弃改善环境的努力。
因此,在所有县城建立污水处理设备,是一件值得庆贺的事情,但污水处理设备的配套设施也必须一并建立,方能使污水厂真正地发挥作用。这个配套设施就是各地施政者的深刻的环境保护观和相应的制度安排。道理直截了当:缺失了环保的观念,建再多的污水处理厂都没有用,它顶多就是应付上面和舆论的形象工程罢了;而没有一套相应的环境保护激励机制和环境污染处罚机制,可以让环保者得益,污染者受损,再多冠冕堂皇的宣传都是无效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全面建立县城的污水厂,只是环保长征的第一步,我们还有很多工作需要继续努力。(南方日报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