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来,中原地区油气管道被打孔盗油事件显著下降,中原油田油气管道处感到,发生这一变化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建立实施了油田与管道企业企地联合、警企联动的管道保护机制,另一方面是因为管道监视、检测和保护等技术发挥了重要作用
从4月份召开的全国油气田及输油气管道安全保护工作部际联席会议上获悉,近两年来,中原地区油气管道打孔盗油事件呈显著下降趋势,而之前很长一段时期,这一地区都是打孔盗油“重灾区”。成绩的取得,除了与相关企业实施企地联合、警企联动的管道保护机制有关外,还与大量应用的油气管道保护技术密不可分。
近年来,中原油田油气储运管理处利用科技手段,形成了微机监控系统、漏点定位系统、管线防盗系统等五大管线防盗监控系统。这五大系统就像五只“科技眼”时刻紧盯“大动脉”,有力地保护了管线安全。
微机监控系统:
“防护眼”首战告捷
针对不法分子日益猖獗的窃油行为,该处开发了原油集输微机监控系统,实现了对管线运行工况的实时监控。
该系统对于管线泄漏、打孔窃油等事故工况能够及时报警,实现了对输差实时监控,将输差发现时间由原来的30分钟降至2分钟,大大减少了现场损油量,被专家称为“防护眼”。
2006年6月,微机监控系统显示:采油三厂至柳屯油库输油管线出现输差,地点在李固窑场北200米处。管理处迅速组织人员到达现场,经过现场勘查,发现管线被不法分子打孔1处,护线人员立即进行处理,减少了原油损失。
该系统实施以来,共及时报警413次,报警准确率达90%以上,有效避免了较大事故的发生,减少了原油损失,并使单孔损油量由1997年的17.2立方米降到0.88立方米。
漏点定位系统:
“千里眼”让管线更安全
为解决微机监控系统无法确定泄漏点位置的问题,该处经过7年探索,与有关单位合作开发了适合中原油田复杂工况的原油输送管道泄漏定位监测系统。
该系统采用高精度采集硬件系统、全球定位系统、负压波法与输差检漏法的耦合技术及小波变换算法,确保了定位精度,定位精度小于300米,最小泄漏量0.03升/秒,反应时间20秒。
自2002年6月17日泄漏定位系统在采油二厂至柳屯油库输油管线上安装投用以来,该线只发生明孔一个。2006年8月20日,窃油分子在柳屯高村南200米处打孔窃油,泄漏定位系统准确报警,管理处迅速组织人员赶赴现场,发现窃油点距柳屯油库652米,而泄漏定位系统确定的案发位置距离油库640米,误差仅为12米。有人因此将该系统称为保护管线的“千里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