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已建与在建的楼宇中,带有"智能建筑"色彩的约有数千幢,仅上海约有400幢。这些工程在智能化设备上的费用一般占总投资的4-8%。从智能建筑物用户分布的行业来看,目前主要用于金融业、行政机构、商业、公共建筑(医院、图书馆、博物馆、体育场馆等)、高级住宅、交通枢纽等。由此可见,智能建筑的建设规模是相当惊人的。
但是由于智能建筑建设标准与规范不齐全,管理制度尚未建立,因而在建设过程中出现了不少问题。某些重要工程项目的智能化设备因种种原因不能正常工作,上亿元的项目无法竣工,导致工期延误,投资浪费。有的建筑物虽然已投入使用,但智能化设备名存实亡,不能正常工作。
通过对已建成与在建的智能建筑项目的调查与分析,目前智能建筑建设中主要存在三个问题。
首先,设计质量低。许多建设单位对智能建筑的期望过高,通常都号称要"跨世纪"、"世界一流"、"十五年不落后",过分听从设备供应商的导向,提出大大超过建筑物功能与规模实际的智能化要求。国内有些设计人员因不熟悉智能化设备的技术与智能建筑设计的方法,而不能完备地完成智能建筑的设计。于是有些业主转而请境外设计单位承担设计,希望完成得好一些。但是出了高价,多数也未取得满意效果,因为有不少境外设计单位也并非真是智能建筑设计的行家,图纸与设计文件低于国内设计院的水平,而且境内外的设计方法与工程施工、承包方式有较大差别,结果拿到境外设计的图纸却无法实施的情况屡见不鲜。其次施工规范、验收标准不全。智能建筑中的BA系统、车库管理系统、安保系统、OA系统等都与计算机、通信等新技术有关,由于这些技术的发展很快,有关的设备与系统的规范与标准在国内外都尚不齐全,不少工程的智能化设备是在无测试、无规范、无标准的情况下验收的,再加上人情与关系的影响,一些工程"竣工"后智能化设备不能正常工作,便是十分自然的事情。第三,系统集成商的技术水平与职业道德良莠不齐。智能建筑中的智能化系统,目前主要还是采用进口设备。应该说大部分进口设备的技术与质量的水平是高的,在国外运行的业绩也是良好的。但是,同样的设备安装到国内却不能正常工作。近年来上海就发生不少一流的设备经承包商安装后不能够正常工作情况。例如,以BA系统在设计或订货时的监控点数为100%,要是按有80%以上的监控点在正常运行为合格的话,那么目前上海属合格的BA系统不足六成。一流的设备安装成了三流的系统也有不少,如综合布线系统的五类线<100mbps>施工安装后的数据传输速率只能达到三类线<10mbps>的标准。上海技术监督局与浦东新区城建局在96年对10幢自称智能大楼的布线系统测试结果表明,较好的仅占20%。有的系统集成商在签约时信誓旦旦,待设备安装完毕拿到90%付款后,设备调试尚未正常就找不到人了。
这三个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智能建筑的工程建设标准不完备,在设计、订购设备、安装施工、竣工验收等各个工程建设环节中,缺少标准与规范来正确操作,因而严重影响了智能建筑的工程建设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