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节能形势紧迫
每年 11 月 15 日是媒体大力宣传的 “ 保证供暖日 ” ,不少地方 11 月 5 日前后就已开始供暖;北京某报去年 11 月 15 日的有关报道刊登了一张图片,表现了 “ 正常供暖 ” 后,街道上一派 “ 雾气腾腾 ” 的 “ 乐观 ” 景象;但是记者在此犯了一个节能知识上的错误:暖气管道通风口上 “ 雾气腾腾 ” ,表示的不是正常供气,而是 “ 跑气故障 ” 造成的浪费。在生活中,这样的节能认识误区经常存在。记者更应该提醒北京市民注意的是:北京冬季采暖用煤、用天然气的 “ 充足、方便 ” ,是全国各地支持和援助的结果;而我国人口众多,能源、资源的相对紧缺是世所共知的:人均煤炭储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二分之一(我国煤炭探明可利用储量近 2000 亿吨,按目前开采速度仅可供应 80 年),人均石油储量仅为 11% (我国石油探明可利用储量近 23 亿吨,按目前开采速度仅可供应 14 年),人均天然气储量仅为 4.5% 。今年瑞士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公布的 “ 环境可持续指数 ” 评价,在全球 144 个国家和地区的排序中,中国位居第 133 位。节能形势非常紧迫。
建筑节能是缓解我国能源紧缺矛盾,减轻环境污染,保证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措施。搞好建筑节能,是挑战,也是机遇;存在着重重困难,也存在着巨大潜力;要只争朝夕,也要循序渐进。
我国的建筑节能工作是约 20 年前从北方采暖地区的居住类建筑开始的。借鉴和参考节能先进国家的经验,设定了在 1980 年住宅设计能耗水平的基础上节能 30% 的指标;节能措施分建筑围护结构节能、供热系统节能两大块同步进行。 10 年前,上述节能指标提高到 50% 。 3 年前,北京市领先于全国,把节能指标提高到 65% 。作为全国能源供应的 “ 特保儿 ” ,北京市理应在节能方面多做贡献;在经济、技术实力上,北京市也有能力达到这一指标。考虑到 2008 年北京举办奥运引发的建筑热潮,这一举措也是完全必要的。大型公建能耗过高
去年 7 月 1 日,《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开始在全国实施。北京市现有民用建筑 3.83 亿平方米,其中住宅占 58.5% 、普通公共建筑占 36.1% 、大型公共建筑占 5.4% 。而大型公共建筑单位建筑面积耗电量指标却是普通居民住宅的 10 至 15 倍,全市现有大型公共建筑的电耗相当于全市居民生活用电量的一半。由此说明,公共建筑节能的形势也很紧迫。最近清华大学研究制定了《公共建筑节能评估标准》,在奥运会场馆建设中试行,由专家对设计方案的节能效果进行评估等。
旧房改造任务艰巨
比起新建建筑来,已建成建筑的节能改造面临的困难更大。《建设部建筑节能 “ 九五 ” 计划和 2010 年规划》曾要求对北方采暖地区热环境差或能耗大的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工作, 2000 年起重点城市成片开始, 2005 年起各城市普遍开始。实际上,这一工作至今仍处于试点阶段,比计划滞后了约 10 年。对集中供暖住宅装设热表和温控阀并按表计量收费的工作,也比原计划滞后了约 10 年。
除了建筑物按节能标准进行新建、改建之外,各类建筑的日常节能运行管理,政府部门有关建筑节能各项政策、规定的制定和实施,建筑节能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的研究开发,建筑节能新思想、新理念的宣传推广 …… ,还有很多很多工作急待我们去完善或完成。
认识误区危机重重
有关建筑节能,存在几个重要的认识误区:
误区一:新的北京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要求 “ 节能 65%” ,就是说实施新标准后,北京地区的住宅采暖能耗可以比 1980 年代节约 65% 。
实际上,新的北京地区节能标准只是要求新建或改建的每座住宅楼,比同样大小的一座 1980 年代建造的住宅楼 “ 节能 65%” 。但是,由于目前的北京地区住宅保有量远远高于 1980 年代的住宅保有量,也由于尽管提出了要求,可是所有 1980 年代以前的不节能住宅、 1980 年代以后按 “ 节能 30%” 、 “ 节能 50%” 建造的住宅几乎都没有进行符合新标准的节能改造,所以目前北京地区的冬季采暖能耗已数倍于 1980 年代的采暖能耗;随着北京居民总数、人均住宅拥有量、住宅舒适程度的继续飞快增长,即使我们的节能工作做得再好,在可以预见到的 10 到 20 年间,北京地区的采暖能耗绝对值将继续处于快速增长状态。
误区二:我国在建筑节能方面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是因为经济、技术的落后所致;待将来经济、技术发展到相应水平,建筑节能工作才好开展。
经济、技术落后,对开展建筑节能工作有一定影响,但肯定不是决定性影响;我国在建筑节能方面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更主要的在于目前国内在生活态度、消费观念上存在的一些浮躁和落后的东西:吃、住、行都要讲排场、摆阔气、比名牌,至于是否节能,好多人都只是口头说说,实际上置于脑后而不顾。比如说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有些设备已研制、生产出来了,某些人却嫌它不好看、不方便,而不愿使用。以中国的国情,按当下的趋势走下去,不等经济、技术发展起来,能源先已耗尽了。我国的建筑节能已是箭在弦上,刻不容缓。
误区三:搞节能建筑是 “ 只节能不节钱 ” , “ 只节能不舒适 ” 。
某些人这么说,是为抵制节能建筑,为掩盖自己只顾眼前利益、追求奢侈目标找借口;还有些人是认识模糊,以为冬天采暖是越热越舒服,夏天空调是越凉越舒服。其实,科学的设计计算以及试点工程证明,节能建筑完全能做到 “ 又节能又节钱 ” , “ 又节能又舒适 ” 。退一步说,当前中国人多是为子孙甘当牛马的;把眼光放宽一点,放远一点,为大家的子孙后代多留一点能源,让他们有更充分的时间去发明和生产用来代替这些能源的东西,我们自己多花点钱,牺牲点舒适度,又何尝不可呢?
误区四:建筑节能是政府机构、科研设计、房产开发、物业管理部门的事,与我们老百姓关系不大。
建筑节能工作的重要性和艰巨性,决定了必须有全社会的参与才能做好。那么多的节能法律、规范、标准、措施,必须有各阶层老百姓的支持,都必须落实到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和行动中;而且建筑节能不仅仅是用法律、法规来约束就能做好的,还存在道德范畴的问题,更要求各阶层老百姓的自觉行动来保证。比如说当前国内住宅户均面积偏大的问题,它造成的从建设到运行过程的能源、资源浪费,决不在少数;但这个问题不能靠法律、法规来解决。有关部门只能从理论上进行研究,在媒体上宣传引导;开发商只是跟着市场走;而市场正是取决于各阶层老百姓的消费意向。我们不仅要批评日本人通过战争和经济手段获得他国资源、能源,还应该学习日本人在建立节约型社会方面的做法和一致性:据日本官方 2004 年统计,全日本户数占 56.6% 的户建住宅(相当我国的别墅或农民住宅)一般使用面积约为 100~120 平方米,占 40.0% 的集合住宅(相当我国各等级的高层、多层住宅)一般使用面积约为 50~90 平方米,全日本住宅户均使用面积为 93.85 平方米。而我国尽管经济发达水平比日本低得多,当前城乡新建住宅的使用面积约为日本住宅的 1.2~1.8 倍。我国是一个高耗能、低产出的国家,而日本是一个低耗能、高产出的国家。如果以生产一美元的等值物来计算,日本耗费的是一份能源,美国要耗费三份能源,而中国最差,几乎要耗费八份能源。由于资源缺乏,日本民族养成了节约能源和好钢用在刀刃上的思维和行为习惯,并融入其日常生活之中。中国人也要培养日本人那样的危机意识,才能自觉、积极地为建筑节能填砖加瓦。
误区五:采暖、空调的室内设计参数就是最佳参数,日常运行都应该达到。
以为冬天采暖是越热越舒服,夏天空调是越凉越舒服,这肯定是错误的;而把采暖、空调的室内设计参数当做日常运行的最佳参数也不正确。实际上,日常运行的最佳参数应该综合考虑节能和舒适度要求而定,应该随着室外气象参数和室内人员健康与适应情况而变化。若是冬天把室温调得过高,或是夏天把室温调得过低,反而容易患病。
设计机构不能推脱在建筑节能方面的责任,但是真正要建设节约型社会,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走出节能认识的误区,形成节约的社会风气和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