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和俄罗斯两国电网正在考虑跨国联通,来自俄罗斯远东地区的强大电流将给中国东北的经济振兴注入新的活力。
这是4月20日在北京召开的“2007年中期煤炭经济运行分析会”上透露出来的消息。“两国政府间谈判已经谈完了。”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燃料分会会长解居臣会后向记者证实,国家电网公司发展策划部正在运作此事,国网北京经济技术研究院负责出方案。
该研究院的副院长胡兆光为跨国送电进行了长时间的研究,据他透露,和俄罗斯的特高压跨国联网正在规划中,不过现在“规模很小,只有几百万千瓦”。
这个目前仅限于小范围、小规模输电的示范项目,预示着中国能源战略的新动向——从国外直接引进电能,以缓解日益紧迫的石油进口和节能、减排压力。
中国能源战略新选择:外电内送
2006年是中国能源工业的一个转折点,各项生产指标再创历史新高。全年发电量28344亿千瓦时,装机达到6.22亿千瓦,其中仅新增发电装机就达到1.05亿千瓦,超过了英国和意大利发电装机的存量总和。
“一季度电力投资跟去年、前年相比已经明显下降。”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郑新立据此估计,今年新增发电装机还会保持在1亿千瓦左右,但是电力投资的高峰已经过去,数量上难有大的突破。
国家能源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徐锭明则断言,以2006年为拐点,中国能源工业突破了资金、设备、技术、设计、建设、运营等诸多瓶颈,资源、节能和环境成为新的制约因素。
由国家能源办牵头组织的新一轮能源战略研究也在去年启动。从周边国家进口电能,以节约国内资源、降低能耗、减少污染排放,有可能成为中国能源战略的一个重要选择。
胡兆光就主张中国能源供应多元化——在进口石油、天然气的同时,从周边国家进口部分电能。“中国目前的西电东送格局可进一步拓展为外电内送。”他建议有关部门将这一设想纳入国家能源战略研究并制定相应的规划,以期尽快实施。
“从能源安全的角度来看,大量进口石油及天然气,并不符合我国国情。”胡兆光说,中国进口石油的80%-90%要通过马六甲海峡,安全度很低。他提出的“外电内送”对策,就是在周边国家投资建电厂,通过特高压输电线远距离、大容量、低损耗地将电能输送到国内,以缓解石油进口压力,实现能源输入的多样化。
作为一种绿色、高效的极品能源,电能在西方各国能源进口清单中的地位日益提升。美国除了大量进口油气资源,还从加拿大进口部分电能;德国也封存境内煤矿,大量进口油气和电能。只有日本例外,作为岛国,日本没有进口电能的条件,不得不大量依赖石油进口。
而随着特高压输电技术的应用,中国电能进口的条件渐趋成熟。胡兆光说,国内已经开工建设1000千伏交流特高压示范工程及±800千伏直流输电工程,2010年以后将具备采用特高压长距离、大容量输电的条件,在技术层面上足以保证跨国送电的需要。
和周边国家的睦邻互利关系则为电能进口提供了现实可能。国家电网公司已经启动从俄罗斯、蒙古进口电能的项目,同时考虑联网的还有哈萨克和吉尔吉斯斯坦等国。这些国家都有着丰富的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资源,而且和中国的经济联系日趋紧密。
“各国电力电量交换正与经济全球化同步推进,估计2020年交换总规模将超过4万亿度。”胡预计中国到时需要6亿吨石油,国产2.5亿吨,进口3.5亿吨,对外依存度60%。他希望电能进口能达到6200亿度的输电规模,这样就可以代替1亿吨石油进口。
中国能源供应的安全度将因此得到很大提高。胡说,进口电能分散在周边四五个国家,他们不可能同时中断电力供应,即使某国中断供电,所缺电量也可以通过增加国内发电机的利用小时数来保证。
能源结构向石油和电力转变
与胡兆光的大胆设想相比,解居臣对电能进口前景的预期远没有那样乐观。“能达到什么规模,‘十一五’期间都很难讲。”
要实现大规模的电能进口,国内能源消费结构必须做出相应的调整——在终端消费尽量减少对石油和天然气的需求,增加电力需求。
纵观能源发展的历史规律,徐锭明认为,从煤炭到石油到天然气再到后石油时代,能源消费从高碳到低碳,正在向无碳发展,增加电力消费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将是中国能源结构调整的大势所趋。
今年一季度中国电力需求增长了15%。郑新立预计未来一段时间,至少到2015年之前,中国能源消费和能源供给都会保持平稳、较快的增长局面,关键是“能源结构要进行调整”。
中国的能源消费仍以煤为主,目前80%的电能由煤炭转换而来。“煤炭占整个能源结构的60%多,接近70%。”郑说,这个局面短期内不会改变。
由于煤炭的能源转换效率只有30%-40%,这种能源格局导致中国在能源使用方面效率极低,只有33%左右,低于发达国家约8-10个百分点。
“进口电能就不存在这些问题,我们在国外投资建电厂,能源转换损失及排放都留在电能输出国。”胡兆光说,石油的能效在40%-50%之间,而电能高达80%-90%,推动我国能源结构从煤炭向石油和电力转变,可以有效降低以热当量计算的能源消费总量。
他建议首先从交通着手推进能源结构转变——大力发展高速铁路、城市公交和小汽车的电气化,以交通电气化来代替石油消费。
“中国交通用油目前占整个用油量的35%左右,估计到2020年,这个比例将接近50%。”胡期望交通电气化至少能将1亿吨交通用油转化成电力消费,全国能效将因此提高2.73个百分点,每年可减少0.86亿吨碳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