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说点题外话,粗研佛学,发现一些有趣的现象:佛教源于天竺,汉时传入中土,而兴盛于隋唐。于是在中国众多寺庙中供奉的佛祖菩萨罗汉像中就出现了两种不同的容貌,一者为梵相(即印度人模样);一者为汉相(即中国人相貌),甚至于连大慈大悲的观世音菩萨也由须眉变成了女儿之身。这是在悠久的宗教发展历史中为了适应“本土化”信徒的需求所出现的形象演变,一来适应了不同信奉者的心理需求,二来也使佛祖们能够更加“贴近百姓”,“体恤民情”。
闲话少叙,从宗教的演变不难看出源远流长的汉文化对于外来文明的包容性和强大的同化力;而对于现代企业的管理模式,我们又该向何方“神圣”取得真经呢?都说外来的和尚会念经,现代中国企业尤其是快速发展的中小型民营企业也曾经一股脑地向海外先进管理模式取经,完善并充实着自己的企业管理文化。从学习欧洲的品质管理到施行北美的绩效考核;再到借鉴日本及台湾企业的团队精神和培训机制,身在职场的中国企业员工们亲眼见证了前所未有的“知识爆炸”时代的来临,企业管理者们也在乐此不疲的将各种或先进、或经典的企业管理“法则”纳入各自的企业文化和管理机制中。有的企业甚至不惜重金聘请培训讲师和管理专家进行全员管理课程普及,而结果却是见仁见智;在这其中,有的企业因此得以成长,也有的企业因此而更加迷茫。当这股管理的劲风吹过之后,众多的中国民营企业才发现这些取回来的“真经”未必完全适合中国的国情和民意,对于企业的管理也是收效甚微。经还是那些经,只不过读经的人不同而已。
有道是: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境不同,道亦不通。管理方法虽然可以照搬,但是市场模式无法统一;企业文化固然可以借鉴,但是经济规律不可左右。如何使国外企业的成功管理经验更加和谐的融入中国企业文化内涵之中,成为了众多企业和学术机构反复求证的问题。凡事贵在创新,就在众多中国中小型民营企业面对迷茫之时,作为国内自动化控制产品领域内的领导企业研祥智能股份公司却保持着清醒的头脑:与其盲目的求取“真经”,为何不能让自己来铸造经典?
有一位西方管理大师在解释管理本质的时候曾这样说过:“管理是一种实践,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研祥公司吸取其他先进企业管理经验的基础上,将自己企业十余年发展的实践经验与心得体会进行了全面的总结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和价值观,并在企业内部有效的实施。2004年,研祥面向中国的民营企业推出了《非经典管理》一书,将研祥智能创新的管理模式毫无保留的推荐给诸多企业的管理者们,使之成为了管理学术领域的“非经典”文化现象,一时间风靡九州,为促进本土企业的管理创新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都说“求真经易,著真经难。”研祥“非经典”管理的问世也是和研祥智能在中国工控领域所取得的成绩分不开的。历经十多年的艰苦磨砺,从产品研发到市场开拓、从树立品牌到管理创新,研祥所经历的每一步都是靠不断的吸收外来先进经验和自我探索而来。虽然也参考了国外先进企业的管理模式,但研祥《非经典管理》并不是所谓的“外来经书”中文版,它是研祥智能基于企业自身的特性和人文气息,适合企业对内管理并被企业员工所普遍认同的一种管理模式;是一种能够真正帮助企业发展进步且行之有效的方法论。《非经典管理》更是研祥文化的简单概括,其核心价值观主要体现为追求实用主义、淡化级别、以成败论英雄和永无止境的追求效率以及“职业经理人操盘”制度等几个主要方面。研祥智能通过“非经典”管理为全体员工建立了一个快速、高效、透明的信息化平台,使得几乎所有的员工都能够全方面的了解公司的战略决策、财务信息、产品技术等等,并以此来激励企业员工不断地勇于创新,积极进取,使员工始终能够以主人翁的热情投入工作;其影响已经深深的植根在每一位研祥人的心中。
如果将研祥的《非经典管理》也比做是现代企业管理的“经书”,那它无疑是一本开拓创新、脚踏实地、让人通俗易懂、乐于接受的本土化“真经”。它广泛适用于正在发展中的中小型民营企业,为中国现代企业管理开创了一种崭新的思路。
以目标为导向,不断地追求效率,研祥智能始终坚持自己的管理模式,不断地将适合于本土企业的管理方法发扬光大,“非经典”管理也绝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念自己的经,走自己的路,中国民营企业的发展之路才会越走越宽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