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组分显微荧光探针分析技术成功应用
发布时间:2007-03-22
来源:中国自动化网
类型:
行业资讯
人浏览
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无锡石油地质研究所实验研究人员,与澳大利亚有机岩石学实验室进行技术合作,首次将烃源岩有机质多组分显微荧光探针分析技术,成功地应用于东营凹陷富氢烃源岩成熟度评价中,取得了较好的研究成果。
多组分显微荧光探针分析技术,是澳大利亚Wilkins博士在上世纪90年代发明的,是有机质成熟度研究中一项有效评价的新技术,它能够解决镜质体反射率方法难以解决的问题。在国外,采用该技术进行有机质成熟度研究已有几十个项目。在国内,由于该项技术分流流程复杂,加之合适标样缺少,因此,该分析技术运用甚少。
据了解,多组分显微荧光探针分析技术具有决定性作用的技术支持,是用具有光学反馈的小体积连续波长的气体激光器,用于该分析技术的样品最重要、也是最根本的一点就是避免氧化。在开展本方法实验研究中,无锡石油地质研究所实验研究人员,使用的设备是近年来引进的激光拉曼光谱仪,采用的仪器标样为澳大利亚实验室提供的3个二叠纪正常含氢组分的澳大利亚标准煤样。实验结果表明,应用多组分显微荧光探针分析技术,改变了对于其他源岩分析技术限制性的理解,同时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法,从而使热成熟度评价的准确性得以提高。多组分显微荧光探针分析技术的应用,解决了镜质体反射率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诸多问题,如分散有机质中不同种类镜质体的划分和鉴定,镜质体反射率的抑制作用,再搬运的有机质等。
开展本方法应用研究的无锡石油地质研究所实验研究人员,首次对取自东营凹陷18口井的21个烃源岩岩心样品进行多组分显微荧光探针技术分析,获得等效镜质体反射率值与全岩实测镜质体油浸反射率值测定结果一致。对比前人的研究表明,这个所建立的多组分显微荧光探针分析技术是有效的、可信的,可以较好地应用于烃源岩成熟度评价,尤其可实现对镜质体反射率受抑制烃源岩成熟度的正确评价。应用结果还证明,原来根据镜质体反射值确定的东营凹陷未熟烃源岩,实际上应属低熟烃源岩,而那些被视为低熟的烃源岩,则已进入成熟阶段,这无疑对重新评价东营凹陷有效烃源岩的分布、石油成因和石油资源潜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国自动化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来源网络如有误有侵权则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