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当前国际经济发展趋势,经济全球化为我国
汽车工业发挥更大的比较优势提供了新的机遇,同时也使我国汽车工业受到更大范围、更深程度的国际竞争压力;新科技革命的发展,使我国面临着加速工业化和紧跟知识经济潮流的双重任务,发展高技术产业成为竞争的焦点和难点。
在新的国际产业格局中,我国专用汽车作为汽车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把拥有核心技术、掌握关键产品和零部件的生产能力作为发展重点,迅速提高专用汽车的水平和档次。
我国专用汽车发展态势分析 据统计,1999年全国专用汽车生产厂家546家,2005年专用汽车企业数628家。产量1999年为17.42万辆,2004年为35万辆,2005年为50万辆,2006年已接近60万辆。
目前,我国专用车的市场份额占全部载货车的40%,与发达国家专用车65%以上的市场份额相比,仍有很大差距。但我国专用汽车市场具有很大上升潜力。预计到2010年,专用车占全部载货车市场份额将超过50%以上。
今后几年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时期,宏观环境对社会需求的拉动,为专用汽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近年来一大批国家骨干基本建设工程项目投入实施,如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南水北调等,还有2008年前的奥运会工程、2010年前的世博会工程等国家重点建设项目都将激发专用汽车的市场需求量。
国家针对专用汽车行业制定了一系列的推动发展的措施。2004年6月,国家发改委发布的《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将推动全社会开展节能活动,建设节能型社会,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专用汽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品种拓展空间;关于公路运输的《规划》要求加速发展专用汽车和大吨位车,推广厢式车,发展集装箱运输车等专业运输车。
2001年
交通部发布的2001~2010年《道路运输业发展规划纲要》,对货物运输业提出了这样的要求:大力发展厢式车、半挂车、特种专用汽车及重型车。在政策上,国家把发展集装箱车、厢式货车、特种专用车和载重在8吨以上的重型柴油货车和加快普通敞篷货车的厢式化列入《道路运输业发展规划纲要》,并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货运市场对重型车和专用车需求的增长已成必然趋势。货运车辆的调整是以提高运输效率、降低能耗、实现货物运输厢式化、确保运输安全为目标进行的车辆结构调整,预计今后公路运输中的专用运输车将取代普通货车成为公路运输业的主要车型。
专用汽车产品及服务档次水平需要进一步提升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对汽车的运输效率和经济性,以及各种功能和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从而使汽车运输工具向专用化发展成为必然趋势,专用汽车在各行各业的应用将越来越广泛。预计到“十一五”末,全国专用汽车拥有量将达800万辆以上,这就使专用汽车档次水平亟待提升,而专用汽车档次水平的提升应该结合专用汽车的市场特点进行。
首先,专业化的特点专用汽车广泛服务于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各行各业都需要适于本行业特点、满足本行业特殊需求的专用汽车,如冷藏保温车、厢式运输车、道路清扫车、可展缩移动房车等。未来专用汽车的主流市场仍将集中在两大板块,一是城市建设与服务,二是高等级公路运输与管理。这两大板块包括了专用汽车的大多数品种,这些品种根据各行业的具体发展情况,随时间、地域的不同会形成不同品种的市场热点。
其次,多品种小批量的特点。这既是专用汽车行业的特点,也是专用汽车的市场特点。以发达国家为例,从品种上说,德国专用汽车的品种有6000多种。从批量上说,德国、日本、英国等目前也完全根据市场和用户的需要进行生产。我国专用车品种1999年为1337个,2005年为4910个,其中厢式汽车品种1520个,特种汽车830个,罐式汽车676个。显然,我国专用汽车品种与发达国家比还有一定差距。成熟的专用汽车市场可以出现多个热点同时并存的局面,形成市场的多元化。企业应根据不同时期不同的市场热点及时调整产品结构,进行系列化产品开发,满足市场需要。
再次,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特点。我国专用汽车无论品种、数量、质量,“十五”期间都有明显的增长和提高。在“十一五”期间其发展重点是既能满足大量需要,又有较高技术含量,特别是目前国内尚不能自给、需大量进口的专用汽车和能代表发展方向的大型、精密、复杂、长寿命专用汽车。由于专用汽车标准件的种类、数量、水平、生产集中度等对整个专用汽车行业的发展有重大影响,因此,一些重要的专用汽车标准件也应重点发展。
未来专用汽车的发展方向 专用汽车企业在未来发展中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重点优化冷藏车、保温车、爆破器材运输车、自卸车设计;重点掌握国际先进负压厢板制作技术、模糊温控技术、专用汽车底盘制造技术、无氟制冷技术、上装系统集成技术、CPS定位、电视监控及专用汽车设计(UC、PRO/E)应用。第二,与军方总装、总后等有关院所联合研制,以军需方舱为突破口,研制开发军用特种车,如可移动航天发射废水处理车、集装箱模块炊事车等。第三,生产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如高空水泥泵车、散装水泥运输车、水泥搅拌车等。第四,加强车载制冷机组系统技术的开发。第五,加强
工程机械(高速公路养护机械)研发。
“十一五”期间,专用汽车企业的产品结构目标是在产品的档次和销售体系上保持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高可靠性、高环保性。新产品开发目标是在巩固原有主导产品地位的基础上,遵循以厢式汽车为本,以其他车型为辅的原则,开发多种车型,逐步形成产品多元化、系列化的发展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