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国工具工业高速增长中的机遇、问题与挑战
1) 我国经济高速增长:工具工业难得的发展机遇
我国工具工业经历了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的艰难调整,自本世纪初走出低谷,并开始进入高速发展的轨道。2000年全行业实现扭亏,2001年增长超过10%。此后年增长率一路攀升,至2005年达到28.7%。全行业规模以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企业的销售收入从2001年的70亿元,增长到2005年的170亿元(工具协会成员厂从33.5亿元增长到77亿元)。
同一时期,由于全球经济形势的好转,各发达国家的工具工业也得到了相应发展,但年增长率在3%~4%左右,远低于我国的增长水平。分析我国工具工业高速增长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强有力的投资拉动。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国坚持实行改革开放,根据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需求,不断扩大国内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如2001年国内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为37214亿元,而2005年达到了88604亿元,同比增长25.7%,占当年GDP(182321亿元)的48.6%。2006年的投资规模更大,估计将超过GDP的50%。显然,这样高强度的投资对我国经济的拉动是非常有力的。另一方面,发达国家制造业加速向中国转移。近年来我国每年实际利用外资都在600亿美元以上,其中有70%投向了制造业。最近三年,我国
机床消费和进口均居世界第一,其中60%为外资企业进口,所以这方面的拉动也十分强劲。最后,国内消费需求近年来一直以10%~12%的速度增长,也是推动经济发展的一个有利因素。
2005年以来,由于国家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的出台,多数专家预测2006年的发展速度可能有所回落。但实际上2006年上半年的GDP增长达到10.9%,超过了2005年9.9%的水平。我国工具行业规模以上企业上半年的销售收入达到106亿元,比上年增长22.2%,工具协会成员厂的销售收入5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6%,达到了创记录的水平。
综合国内、国际的发展形势来看,我国制造业和工具工业正进入一个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机遇期,前景十分广阔。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中国工具工业在发展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和矛盾,面临很多严峻的挑战。正如很多经济学家指出的那样,我国当前正处在“黄金发展期”和“矛盾凸显期”的十字路口,因此要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争取有15~20年的高速平稳增长期,就必须认真对待和妥善处理好发展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2) 面临的问题与挑战:低水平重复,结构性矛盾日益凸显
a. 高速钢刀具总量失控、生产过剩,陷入低价恶性竞争
什么叫生产过剩?就是供给大于需求。
2005年我国共生产高速钢刀具36.5亿件,销售收入109亿元(约合13.6亿美元)。而经济大国日本,2005年在经济回升、工具生产增长15.7%情况下,仅生产了0.97亿件高速钢刀具,销售收入8.813亿美元。我国高速钢刀具产量是日本的37.6倍,而单件均价却只有日本的1/24。显然,这种超低价是不能仅仅用“我国工具性能低”这么一个简单理由来解释的。真正的原因应该是由于生产过剩而不得不低价倾销产生的恶果。
我国制造业的规模小于日本,怎么能消化如此巨大数量的36亿件刀具呢?只能另找出路。去年刀具产量的2/3(25.5亿件)用于出口。但是,国外制造业也不需要这么多刀具,于是大部分只能作为家用刀具低价出口。2005年我国刀具出口均价0.22美元,仅为日本刀具均价的1/40。如此低的价格,只能靠国家退税政策和不规范的劳动用工制度勉强维持。
内销的11亿件高速钢刀具显然也数量过大(特别是低档产品)。近年来原材料大幅涨价,但一些企业的刀具售价仍然上不去,原因就在于供大于求。一些品牌缺乏影响力的企业难以为继,只能停产或以次充好,混一天算一天。这种现象对我国工具工业的健康发展造成了很大损害。
这就是我国高速钢刀具总量失控、生产过剩的严峻现状。
b. 我国刀具生产结构失衡的现象日益突出
上面讲的生产过剩,是供需之间的“数量失衡”。还有一种供需之间的失衡叫“结构失衡”。简单地说就是生产的刀具与需求不对路。例如:用户需要的硬质合金刀具缺口很大,但高速钢刀具却生产过剩;现代制造业急需的高效刀具缺口很大,但低档标准刀具却生产过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