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新投产
电力装机容量1亿千瓦!这一惊人的世界速度2006年在中国得以实现。今年,发电机组投产仍将保持较大规模。根据中电联2月13日发布的《全国电力供需与经济运行形势分析预测报告(2006-2007年度)》显示,预计今年新投产装机规模将超过9000万千瓦。照此估算,2007年底,全国电力装机容量将突破7亿千瓦。
在电力供应能力持续增强、电力供需形势日趋缓和的形势下,如何破解阻碍电力工业持续、健康、良性发展的各种问题,成为摆在我们面前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供应能力极大增强供需形势明显缓和
2006年,电源建设在突飞猛时发展的同时,电网建设也取得了长足进展,电力供应能力持续增强,电力消费保持快速增长,电力供需紧张形势明显缓解,缺电范围明显缩小,缺电程度明显减轻。根据中电联发布的《全国电力供需与经济运行形势分析预测报告(2006-2007年度)》(以下简称《报告》)显示,2006年电力供需与经济运行形势呈现如下特点:
一是电力供应能力极大增强。截至2006年底,全国发电装机容量达到6.22亿千瓦,同比增长20.3%。首批国产超超临界百万千瓦机组相继投运,标志着我国电力工业技术装备水平和制造能力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发电量保持快速增长。2006年,全国发电量达到2834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3.5%。发电设备利用小时数向理性区间回归。随着大批电源项目的相继建成投产,发电设备利用小时数大幅回落。2006年累计平均利用小时数为5221小时,同比降低203小时。
二是电网输送能力不断提高。电网建设保持较高规模。2006年,全国电网建设完成投资2105.75亿元,同比增长37.98%;全国基建投产22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35144.7公里,220千伏及以上变电容量15531万千伏安(含换流容量600万千瓦)。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和云南至广东±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示范工程相继开工,标志着交、直流特高压试验示范工程建设已拉开帷幕。西电东送和南北互济能力有所提高。2006年,又有宜华500千伏直流输变电工程等一批西电东送工程投产,西电东送和南北互济能力有所提高。截止到2006年底,西电东送三大通道累计已形成3400万千瓦的输送能力。
三是电力消费持续快速增长。全社会用电量继续保持快速增长,达到2824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4.0%,增幅比2005年上升0.4个百分点。工业用电仍然是拉动电力增长的最主要动力。
四是电力能源利用效率继续提高。2006年,全国加快电源结构调整,优化节能环保经济调度,陆续关停凝汽式燃煤小机组和老小燃油机组,加大科学、精细和对标管理实施力度,电力行业节能降耗取得持续进展。2006年全国供电煤耗为366克/千瓦时,比2005年降低4克/千瓦时;电网输电线路损失率比去年减少0.1个百分点,降为7.08%。
根据中电联预测,2007年,全国电力供需形势将继续缓和,总体基本平衡,部分省份电力略显紧张和部分省份电力富裕的情况将同时存在。预计2007年全社会用电量增长率为12.5%左右,全社会用电量将达到31779亿千瓦时;发电设备利用小时数将继续在合理区间内下降,全年发电设备利用小时数在5000小时左右;全年电力消费弹性系数将在1.25左右。
预计2007年新投产装机规模将超过9000万千瓦。全国电网投资规模在2500亿元左右,将投产22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近4万公里,220千伏及以上变电容量18000万千伏安左右,投资重点为主要输电网工程及重点城市配网工程。
提高节能减排效益促进良性健康发展
电力工业虽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在其发展过程中,因急于求成而潜蒧的各种问题会日益显现。在电力供需矛盾趋缓的形势下,抓紧解决阻碍电力工业持续、健康、良性发展的问题,显得尤为迫切。
一是要巩固节能减排成果,提高节能减排效益。中电联的《报告》建议,加快依法节能减排的步伐;积极落实各项政策;加快贯彻执行关停小火电的规定和积极推进节能调度;严格执法管理,尤其是加强对火电厂脱硫设施的监督管理;电力企业一定要充分考虑经济、环保、节能之间的关系,在达标的前提下,优化治理和节能方案优化运行;要健全能源消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的指标体系、监测体系和考核体系。加快建立科学的能源统计体系,加强能源生产、流通和消费的基础统计工作,完善报表制度,搞好抽样调查,为监测考核各地区、各行业能耗水平提供科学依据。
二是加强电煤价格监控,完善煤电衔接机制。《报告》建议政府有关部门,一方面要加强对各地区电煤市场和流通、运输环节的监管,密切监控华中、南方等地区和新投产机组较为集中地区的电煤供应形势和库存状况,增加这些地区的电煤运力。另一方面,要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电煤价格继续上涨,为电力企业创造良好的经营环境。对政策性规定导致煤炭完全成本刚性上涨和供需双方协商一致后而引起的电煤价格上涨,要尽早安排有关部门、协会,为实施新一轮煤电价格联动方案及时做好精细的测算工作。随着电煤价格市场化的逐步实施,条件成熟时政府价格主管部门可以适时组织研究以煤电联动为主,同时充分兼顾脱硫、运价、油价、水电和可再生能源以及电网发展的电价调整机制。
三是研究上网电价定价机制,促进发电设备利用小时的合理回归。《报告》建议电力企业在做好电力供需分析的基础上,合理调整电源建设速度和投产规模。同时要认真做好电费回收工作,加快回收电费资金,合理配置长短期贷款比例,把负债率降低到合理水平,努力降低企业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同时建议政府价格主管部门适时研究发电上网电价定价机制。
四是加强电网建设,提高区域内电力电量互济能力和城乡配网供电能力。《报告》建议有关政府部门及行业企业高度重视电网建设及运行问题,加快区域和省级输电网架建设,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和区域间省间电力电量的交换和相互支援,进一步发挥大电网在备用、电力电量互济、水火互补等方面的作用。加快研究电网与电源协调发展的比例关系,保持电源与电网、输电与配电的协调同步发展,实现电力的适度超前发展。建议近几年电网建设和改造适时适度向合法的新增发电项目送出工程、电力负荷中心受端地区的电网建设、跨区电网及城乡配电网等倾斜,以保证电力“送得出、落得下、用得上”。
五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一是通过改进发电调度方式等多种措施实现国家节能降耗目标。二是完善差别电价配套政策,确保差别电价政策执行到位,防止高耗能抬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