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性能数控系统长期以来基本依赖进口局面已被武汉华中数控股份公司改变,他们依靠自主创新开发的高档数控系统,突破了西方发达国家设置的封锁线,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产学研”一体化技术开发与产业化模式,被媒体称为“华中数控现象”。
据悉,我国高性能数控系统基本依赖进口。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对数控装备的市场需求急剧增加,到2003年已成为世界第一大消费国。统计资料显示,2004年,日本发那科公司和德国西门子公司两大数控业巨头在中国的数控系统销售量分别为12000台和7000台,基本上垄断了中国中高档数控系统市场。
技术路线另辟蹊径
陈吉红认为,中国数控系统产业的惟一出路,就是走自主创新之路,用中国人自己的核心技术振兴中国数控系统产业。
现年40岁的陈吉红是武汉华中数控股份公司董事长、华中科技大学国家数控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全国优秀博士后。他主持承担和参加了国家三个863计划项目、两个国家“九五”攻关项目、两个国家“十五”攻关项目,是数控领域的知名专家。
“为此,我们抛弃了西方普遍采用的‘基于专用计算机’的研发思路,走‘通用工业微机为硬件平台’的创新技术路线。”陈吉红介绍说,采用常规的工业计算机和电子器件,自主开发出打破国外封锁的多轴联动高性能数控系统,华中数控逐步完成了从创新的思想转化为科技成果的“第一级跳”。
这一创新的技术路线避开了制约我国数控系统发展的硬件制造“可靠性”瓶颈,使得中国数控系统产业与国际同行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通过软件技术的创新,实现了数控系统技术的突破。
利用已取得的科技成果吸引风险资金,华中数控的一批年轻、高学历的创始人全身心地投入到从科技成果向高科技产品转化的“第二级跳”中。
在2001年,国家发改委以国家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项目进行支持,使得华中数控走出校园,在华中科技大学科技园建起一个占地60亩的现代化产业基地,实现了从一个“小作坊”式的公司向现代化生产企业的转变、从产品化向产业化转化的“第三级跳”。
华中数控以“千山万水、千家万户、千辛万苦、千言万语”的“四千”精神,并运用创新的市场策略———“让开大道,占领两厢”的“游击战术”,即先以数控改造旧机床和开拓数控装备教育市场为突破口,逐渐在市场中站稳脚跟。
在产业方面,华中数控建成了年产5000台套高性能数控系统的生产能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高性价比的“世纪星”高、中、低端系列数控系统产品完成工程化和商品化,销售近万台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系列数字交流伺服驱动单元和主轴伺服驱动单元已完成工程化和商品化,销售2万多台;成为目前国内惟一拥有成套核心技术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配套能力的企业;八个产品获得国家重点新产品称号;华中数控系统与国内数十家一流主机厂实现了批量配套,销售额连年翻番;公司已跃身为中国数控系统行业的强势品牌。
国家应加大支持力度
目前我国中高档数控系统产业化面临的最大问题仍是消除国内用户对国产数控系统的可靠性疑虑,迅速提高市场占有率。但面对已获取巨额利润的国际巨头的品牌优势、技术优势和营销手段,单靠企业孤军奋战,难以扩大市场份额,攻关成果也难以产业化,“天长日久,民族数控产业难免最终被挤垮”。
为此,陈吉红提出了三个建议:其一是加大数控系统共性、自主技术研发的投入,力争在高性能数控系统的关键核心原创技术方面取得突破,并实现工程化。特别是加速制定“下一代数控系统体系结构的规范和标准”,力争在高档高性能数控系统的关键核心技术方面取得制高权。其二是出台国产数控系统产业的增值税“即征即返”政策,取消歧视国产数控系统的采购政策,在政府采购招标项目中,应优先选用国产数控系统。同时进行政策资金引导,支持机床厂与系统厂建立战略联盟。其三是实施“国产数控系统的产业化工程”和“国产数控系统可靠性与应用示范工程”两个专项,培育民族数控旗舰企业。通过国家投入,在重点行业、重点企业持续进行国产数控系统的可靠性考核验证和应用示范。
“十一五”期间,华中数控将抓住机遇,不断创新,进一步做大做强,争取年产值达到10亿元,完成向社会化市场竞争主体转变的‘第四级跳’。”陈吉红说。随着制造业发展的大好时机的到来,华中数控将“沿着实现产业化、标准化和国际化的道路,打造中国民族数控系统的品牌”。
华中数控现象的五点启示
启示之一:只有技术路线创新才能突破西方封锁。过去数十年间国家曾投入数亿元开展数控攻关,但总体思路还是引进或跟踪国外技术。而国外对我国却一直采取技术封锁、高档产品限制、低档产品倾销的歧视政策,中国数控产业一直找不到一条“突围”之路。
华中科技大学几代数控专家们通过惨痛的教训悟出一个道理:对于数控系统这样的高技术,靠花钱引进根本办不到;盲目效仿国外,也只会受制于人;中国数控产业的惟一出路,就是走自主创新之路,用中国人自己的核心技术振兴中国数控产业。
启示之二:科技成果转化的核心是与市场接轨。华中科技大学的数控专家们通过十多年的产业化艰辛过程深深体会到:开发科技成果难,科技成果转化为产品更难,高科技产品实现产业化可谓难上加难。科技成果产品化和产业化的过程就是创新科技成果与市场接轨的过程。确定产品的合理市场定位是科技成果转化成败的关键。盲目追求技术超前、功能繁多的产品,反而不会被当前的市场认同。
启示之三:产学研结合是实现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手段。2000年,国家科技部批准华中科技大学和华中数控共同组建国家数控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这标志着华中数控从数控行业的“游击队”成为了“主力军”。为了国家数控中心和华中数控产学研协调发展,华中科技大学提出了转变观念,转换机制,坚持“四统一”管理模式:统一思想;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待遇,产学研结合,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启示之四:国家对重点产业的扶持是科技成果转化的保障。在发展之初,华中数控“腹背受敌”最困难时候,国家科技部对华中数控的创新技术路线给予了高度肯定,就像当年扶持04程控交换机国产化一样,通过国家重点攻关计划、863计划和国家工程中心建设项目给予重点支持。1999年,在科技部的863计划项目的带动下,华中数控一次性获得了5000万元的社会新增投资,为产业化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1999年,国家发改委将华中数控的“高性能数控系统产业化”选为国家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项目立项支持。华中数控被国家发改委授予首批百家“国家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企业,被评为武汉国家高技术产业化项目建设先进单位,成为“用国债资金发展高科技产业,带动中国装备工业发展”的成功典范。
启示之五:高校的研究开发和成果转化要以国家使命为目标。华中数控积极参与国家现代化建设,几年来华中数控为重点用户企业改造了几百台装备,让这些国内外装备重新焕发生机,解决了重点用户的燃眉之急,而且培养了一大批高级数控装备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