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庆油田,信息技术让过去不可思议的事情正在变成可能。
信息技术给油田安上了“千里眼”,透过它不但可知晓地下的剩余油有多少、分布在哪里,还能模拟出某个油田的开发过程,甚至可以预见地下几年甚至几十年后的情况,帮助科研人员优选出最佳的开发方案。
而这只是地球科学与钻井系统(简称A1)的一部分功能。地球科学与钻井系统与上游生产信息系统(简称A2),均为中油股份公司在大庆油田试点的两个重大信息化建设项目,为创建百年油田插上一对坚实的翅膀。
中国第一大油田正行进在信息高速公路上,志在缩短与国际大型石油公司信息化建设的差距,奔向百年辉煌。
“台”高“曲”绕梁
“信息搭台,勘探开发唱戏”,是大庆油田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定位。实际上,大庆油田信息化建设最大的特色就是用信息化提升勘探开发水平。
由信息化搭起的“高台”对大庆油田勘探、开发的影响将是深远的。它不光是基础信息网络,而是高度集成的、一体化的贯穿于勘探前期到开发后期各个专业环节的一体化应用平台,实现从最原始的数据获取沿着整个专业流程向后延伸的过程中,每个环节对模型的丰富和成果的共享。
从1961年起,以运用电子计算机进行大庆油田第一个开发方案开发指标计算为标志,大庆油田信息化建设就正式拉开了序幕。伴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和勘探开发的深入,信息化建设逐步发展成为油田勘探开发和生产管理的重要支撑。
“十五”期间,大庆油田实现了基于网络的专业系统信息的集成共享和开发利用以及生产经营部门应用系统的计算机化。大庆人深刻地感受并享受到信息化带来的便捷、高效。以从2002年开始的多学科油藏研究为例,凭借信息技术的平台,解决了传统技术无法解决的问题,对地质的再认识、对剩余油的分布、对开发调整方案的优化等等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支持。
5年间,油田勘探开发在这个“高台”上过足戏瘾:油气勘探迎来了新的储量增长高峰,提交储量的数量、质量创大庆长垣发现后勘探的最好水平,油田开发也取得累计生产原油2.4亿吨的佳绩。
作为“百年伴侣”的信息技术功不可没。
“仓”阔“粮”丰足
油田公司总经理王玉普认为,加强专业应用信息系统建设,对于提升管理水平、推动业务发展、提高经济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对于进入特高含水开发期的大庆油田来讲,面临诸多的勘探开发难题,迫切需要信息系统的有力支持。过去,勘探、开发都有各自的专业系统及发展应用的角度,成果仅限于小范围,不能深层次共享,难免造成财力和精力的浪费。而今,A1系统可以打破专业壁垒,通过建立勘探开发统一的数据模型和标准,逐步形成规范的工作流程,建设勘探开发研究项目环境和信息共享平台,实现勘探开发一体化,提高研究、设计、规划与决策的科学性。
在海拉尔成功进行的勘探开发一体化实践,已经证实了这一点,并在其他油田得到应用。
这也是一个从“接力赛”到“篮球赛”的转变。由于缩短了数据准备和软件准备周期,使研究人员能够把精力集中在创造性的工作上。勘探开发研究院的科技人员已经开始受益,过去,他们要把70%%的精力用于收集整理数据资料上,而现在他们有更多的精力放在研究上,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值得注意的是,从前一些老专家退休了,其研究成果也就跟着“归隐”了。用计算机将成果进入数据库进行保护,后人就可以轻松享受前人的成果,真正达到“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效果。这个数据库正在建设之中,它将成为大庆油田信息化的“大粮仓”。
!--function:>!--advertisement>!--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