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10月,太重已累计研制成功220项堪称世界一流的产品。太重起重机的销售产值已从往年的6000多万元增加到2006年的12亿元。日前,太原重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太重)董事长高志俊向记者介绍。
据悉,太重是中国重矿行业中惟一一家拥有两件中国名牌产品的企业,授权专利达50多项。该集团生产的起重机、油膜轴承、挤压机、挖掘机、轧锻设备、螺旋焊管机、冶金吊等产品,有的已完全替代进口,有的部分替代进口,有的正在尝试替代进口,公司约50%的销售收入是由替代进口产品创造的。2006年,这些重大技术装备的年产值预计可达到35亿元。
据高志俊介绍,国内各大钢铁企业使用的轧机油膜轴承,过去主要依靠从美国摩根和德国西马克等公司进口。通过技术改造,太重油膜轴承的技术水平及生产装备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现在太重的油膜轴承已与美国摩根及德国西马克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每吨油膜轴承的价格也从20万元下降到5万元,2006年有望进一步降低。
此外,太重目前已经具备了生产从150吨到480吨之间重量不等的钢铁企业用冶金吊的自主设计制造能力。谈到太重实现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的技术路线时,高志俊表示,太重主要通过合作生产,消化吸收先进技术,并在此基础上开展再创新,形成自主知识产权,进而开发出一批具备国际先进水平的产品。
据了解,上世纪80年代中期,太重先后与美、德、日等发达国家进行合作生产,如同日本三菱重工联合生产宝钢二、三期工程的热连轧项目的起重机,同德国MAN公司合作生产宝钢二期工程的热连轧起重机,同德国西马克公司合作生产履带式起重机,从英国安德逊公司引进技术生产AM-500采煤机,同西班牙合作生产武钢45/80吨铸造吊等。
高志俊说,通过合作生产,太重消化吸收了部分先进技术,进行集成创新,现已申报了70多项专利,其中50多项获准,个别重大技术装备产品已形成了自主知识产权。据悉,太重承担的宝钢1880毫米热连轧设计项目、三峡工程7台起重机的设计制造项目,鞍钢2台450吨铸造起重机的制造项目等,都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
在设计制造方面,无论是金属结构还是机械传动、电气控制和人机工程,太重都与国际先进水平保持同步发展。据悉,太重已经占据了国内冶金铸造吊市场40%的份额,并已同印度签订了27台、同中国台湾签订了7台该产品的制造合同。此外,太重的火车轮、车轴等产品还相继出口至美、加等国。
太重轧钢设备及挖掘机、挤压机等生产技术也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如该集团为济钢生产的双向冷轧线、冷轧酸洗线成套设备,为武钢生产的热镀锌线、彩深线、二硅钢酸轧线成套设备等,都运用了国际上最先进的冷轧设备设计制造技术。
在掌握世界先进技术的同时,太重先后投资6亿多元,引进了美、德、意等国先进技术装备,如数控磨齿机、数控重型卧式车床等。
记者从太重“十一五”发展规划中发现,在此期间,太重将力争使重机、油膜轴承和煤炭采掘设备等产品成为国际品牌,并使该集团拥有的中国名牌产品数量增加为3~5件。不仅如此,太重还将倾力打造大型煤炭设备研制基地以及我国最大的挖掘机、火车轮对、煤化工成套设备、起重机、油膜轴承、液压件制造基地。2010年力争实现营业收入100亿元,年均增长22%,利税总额达到8亿元,年均增长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