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一项对美国主要城市
交通状况的调查结果,在1982年至2000年间,美国城市在上下班高峰期间的交通堵塞状况不断加剧,由交通堵塞造成的时间和汽油浪费而带来的经济损失每年高达680亿美元。 一位在美国市区驾车上班者在2000年全年平均在路上遇到塞车的时间长达62小时。
根据欧美的经验,交通拥挤造成负面影响中,交通事故、汽油过量和时间成本约各占三成。以广州为例来讲,现在市区平均车速只有每小时12公里,而建设内环路目的是使车速增加到22.5公里。用这个目标速度代入欧美标准计算,广州人为交通堵塞所付出的经济代价总值:每年耗费1.5亿小时,减少生产总值117亿元。相当于该市整个生产总值的7%!117亿的庞大数字提醒我们,如果我国的交通状况得不到根本改善,那么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所付出的代价将更加巨大。
我国大城市道路建设先天不足。在北美、澳大利亚等大城市,道路面积率高达35%—40%,而北京只有20%。缓解交通拥堵,加快道路建设是当务之急。据悉,到2010年,北京将投资500亿元用于城市道路建设,到2005年,北京仅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就将达到600公里。但一味发展城市道路,也会刺激私家车超常规发展,两者发展速度的失衡,最终还是逃不出“拥堵——修路——再拥堵”的怪圈。
据北京市交通管理局的最新统计,目前北京机动车总量已突破180万辆,家庭拥有私家车率为12%,城市
汽车拥有量已跃居全国首位。在今年前8个月,北京市新车增长即超过12万辆,相当于过去两三年的增加量,其中增长最快的是私家车。目前北京市家庭轿车保有量已经接近60万辆。日益加剧的道路拥堵,使一些专家重新拾起“城市是否应限制汽车发展”的论题。 有关人士认为,机动车尤其是家用小轿车数量的急剧增长,是造成北京道路拥堵的主要原因。 目前,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城市不少专家已经在讨论控制私家车的话题。
不少人认为,出租车“满街走”,公车“遍地花”,城市拥堵的主要症结是机动车增长太快,解决的关键在于限制私家车的发展。机动车多而路少在我国许多城市是个不争的事实,但就此将堵车的板子打在私家车的身上未免太片面。在北京有人做过统计,道路上行驶的车辆中,出租车、公车与私家车的比例大约是5:4:1,空驶率高达40%的的出租车成了路上最常见的风景,而私家车除了上下班高峰期,平时在路上并不多见。因而该限制的车首当其冲应是公车,其次是出租车。
另一种观点认为,城市交通是项系统工程,提高规划水平、增加道路面积、发展城市公交、改善交通管理 、提高通行效率、调控车流时空分布等手段多管齐下,才能治本。 对于私家车数量激增带来的交通新问题,多数专家认为应加强道路建设和大力发展轨道交通等公共交通,这才是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根本途径。而从根本上解决城市交通问题,必须大力发展公交。由于节省道路资源,在城市交通系统中实施“公交优先”战略,被公认为是提高城市通行效率的有效手段。纽约、东京等大城市平均每个家庭拥有私家车高达1.5—1.8辆,是北京的近10倍。但是,发达的公交吸引了基本出行的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