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2月6日举行的亚洲制造业论坛上,一份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专家执笔的《中国制造业竞争力报告》引起了记者的注意。《报告》在分析我国制造业的现状时特别指出,装备制造业发展严重滞后,在国际分工体系中处于非常不利的地位,并且由此提出了振兴我国装备制造业的政策建议。
满足重化工业发展需要
《报告》认为,虽然我国在一些领域已经成为世界制造基地,但现在还只是一个加工中心。装备制造业是“工业之母”,而我国装备制造业总产值只占制造业总产值的32.34%,比发达国家低5个百分点。作为一个制造业大国,我国在2005年却进口了价值3421.42亿美元的装备,占进口总值的51.84%。由于装备制造业发展滞后,近几年我国设备投资的三分之二依赖进口。其中,光纤制造设备的100%,集成电路芯片制造设备的85%,石油化工设备的80%,轿车工业设备、数控机床、纺织机械、胶印设备的70%需要进口。
我国目前正处在工业化中期阶段。从世界主要国家经济发展的经验来看,工业化中期主要是发展重化工业,包括冶金、汽车、石化工业,而这些工业均需要大量装备。冶金工业的发展,不仅会对冶金技术装备产生极大需求,还需要各种铸造、轧制设备。化工业需要大的裂解、聚合装置。汽车工业需要各种机械加工、焊接、喷涂、检测等设备。《报告》认为,这些装备的生产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但工业化中期对能源、原材料等重化工业旺盛的需求将带动相关装备制造业的进一步发展。
重点提高成套设备比重
在日益国际化的环境下,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严重不足。《报告》列举了两个典型领域:汽车和飞机。目前,中国每年生产的小轿车超过300万辆,但几乎没有一种车型是自己设计的,整车设计能力尤其落后。我国民航业现有1000多架大型飞机,全部是从国外进口的。到2020年还需大约1700架大型飞机,每架售价大约7000万美元,需要耗资1000多亿美元。美国有一个直升飞机制造公司,其零部件来自全球各地,但最核心的发动机、主螺旋桨和尾部发动机都是自己制造,我国只造了一个尾翼。
《报告》认为,我国装备制造业落后的核心是总体技术水平不高,产品技术含量低。由于缺少具有系统设计、系统成套和工程总承包能力的制造业企业,导致大量成套设备不得不依赖进口。为此,《报告》提出了我国装备制造业发展的三个重点。
一是大力发展重大先进的基础机械,即制造装备的装备工业母机,包括大型、精密、高速数控装备和数控系统及功能部件,改变大型、高精度数控机床大部分依赖进口的现状,满足机械、航空航天等工业发展的需要。
二是发展重要的机械、电子基础件,主要是先进的液压件、气动件、密封件、轴承、模具、刀具、低压电器、微电子和
电力电子器件、
仪器仪表及自动化
控制系统。
三是提高成套设备比重,尤其是国民经济各部门所需的重大成套设备的比重,如矿产资源的静采及露天开采设备,大型火电、水电、核电的成套设备,石油化工、煤化工、盐化工的成套设备,黑色和有色金属冶炼轧制成套设备,航空、铁路、公路及航运等所需的先进交通运输设备,污水、垃圾及大型烟道气净化处理等大型环保设备,大江大河治理、隧道挖掘、输水输气等大型工程所需的成套设备,工程机械成套设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