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如果拿条码同RFID相比,条码以其技术的成熟度和应用的广泛性,无疑可以比作20多岁的年轻人,而诞生不久的RFID就像一个刚刚学会走路的孩子,带着些许青涩,但这并没有制约RFID前进的脚步。微软中国RFID项目相关负责人称,整个市场对RFID的认知已经达到了一个空前的地步。种种迹象表明,在经历了前几年的不温不火之后,2006年的RFID市场正开始快速升温。
RFID魔方
带“预测”二字的相关数据总是独得所有商业人士的衷爱,RFID也不例外。2006年,预测数据更是层出不穷,越滚越大。
一份资料显示,2005年全球已经安装了约5000个RFID系统,实际年销售额约9.64亿美元。其后的一份报告又称,2005年RFID产品的总产量已超过13亿。2006年1月市场研究公司印刷n—Stat曾发布报告,称预计2005~2010这5年间全球RFID产品的总产量将翻25倍,达到330亿美元。IDC随后出据的报告又称,虽然2005年整个RFID在中国的市场容量仅为4.7亿元,但到2009年将膨胀到58.7亿元,其年复合增长率高达65.6%。2005年召开的信息识别技术国家标准计划项目协调会更是预测,2013年全世界电子标签市场的产值将达到100亿。
欧阳宇,中国RFID产业联盟秘书长,他曾明确表示,从RFID产业角度来看,即使是很保守的估计,5年以后的市场规模也可以超过1000亿元。
在近日举行的“第十三界国际自动识别技术展览会”上,记者同多家企业代表交谈时,不少人都对“2011年RFID市场规模也可以超过1000亿元”的预测产生了质疑。一位代表告诉记者:“现在做的好的企业每年能到一个亿左右的销售额,但这样的企业在国内并不多。大多数国内企业的销售额仍在几百万或几千万,1000亿元真的有点言过其实了。”
“现在不光有言过其实的,有些预测根本就是无稽之谈,”另一位代表告诉记者,“前两天上网时偶见赛迪的预测,说2006年RFID中国市场只有5000万的销售额,说真的,光我们公司就有上亿的销售额。这根本是无稽之谈。”
从夸张的数字到行业人士所谈及的问题都在反映一个事实:现在整个RFID市场根本没有一个准确的市场统计。试问,连上一年准确的市场统计都没有,何来准确的预测?所以众人都在如雪花般的预测中徘徊,预测的数据越做越大。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现在RFID产业的‘脾’不好,虚火太高,应该让这些预测机构降降火啦。”
波澜不惊的2006
那么真实的市场是怎样的呢?记者分别采访了本土和外资两类RFID企业,得到的答案是一致的。
远望谷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可以说是本土RFID企业的佼佼者。该公司市场总监钟书华告诉记者:“总体来看,2006年的RFID市场可用‘波澜不惊,局部突破,各显神通’来形容。”“波澜不惊”指的是RFID总体市场发展未迎来爆炸性的增长,“当然这也是在意料之中的,”钟书华表示,“我个人认为,RFID在按固有的比较理性的规律来发展,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好事。”
同样美国易腾迈作为外资企业的代表,该公司相关人员告诉记者,“目前中国的RFID应用经过几年来的发展,已经成功走过了概念研究、原理分析试验的阶段,开始进入规模试点的阶段。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摒弃对RFID技术过高的心理期望,客观理性地看待这项全新的高新技术,与此同时,这些企业也不再满足于试验性的验证试验,开始在企业内部的实际作业流程中,小规模地进行实际应用的试点。应该说前提条件正在越来越完备,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经过实际运行验证的投入产出模型会不断出现,在此基础上再经过一段时间的沉淀和相互取长补短,不远的将来某些行业公认的投入产出模型就能够产生。”
在国际上,政府对RFID项目进一步加大了支持力度,一方面是出于新技术战略的考虑,另一方面也是因为RFID的应用进一步成熟,应用单位更有大规模采用该技术的意愿。欧盟启动了“利用RFID为全球环境提供解决方案”项目,聚集了全球31个组织结成联盟。全球RFID联盟正在扩大。EPC组织对单品标签的试验也是一个众人关注的焦点,最终选定的标签性能及其价格将改变已往大多数托盘及包装箱应用的局面,对RFID技术在物流上的全面普及有重大意义。在日本由经济产业省牵头,内务省配合协调相关部门,每年提供30亿日元,用于电子标签的研发和测试。据中国物品标准中心主任张海成透露,目前在百万数量级的前提下,日本标签的成本已经降到5日元,折合人民币0.4元。
而国内的一个重大事件是中国十五个部委联合发布了《中国射频识别(RFID)技术政策白皮书》。白皮书强调了以应用为引导,带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的开发,并为中国RFID产业发展描绘了初步的路线图。“不过白皮书没有解决普遍关注的RFID技术标准问题”钟书华表示。
美国易腾迈表示,“实际上很多情况下,RFID标签是可以在企业内部循环使用的。内部闭环重复使用的模式,让企业既可以享受RFID的技术优势创造的价值,解决很多用传统自动识别技术难以解决的难题,又能够有效回避RFID标签带来的成本压力,是物流企业当前即开始采用RFID技术的最佳切入点和突破口。据不完全统计,到目前为止,所有的RFID实际应用中,仍然是闭环的重复使用模式占绝大多数。”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国家标准化委员会、科技部、商务部、信息产业部、中国物品编码中心等在内的中国标准化考察团对日本、韩国进行了访问,成果显著。各领导部门已经充分认识到,是否制定国内的RFID标准已不再重要,采用国际标准,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才可满足本国参与全球贸易的要求,才能实现互通。
挡不住的诱惑
尽管在国内标准问题无法统一、成本居高不下、投资回报不明显、应用需求不足、RFID标签读取率不高等问题致使业内人士对RFID技术的应用有着太多怀疑,但不少企业已经开始等不及RFID的成熟,率先品尝到了RFID带来的便利。如卷烟行业继去年的试验项目后,今年继续推进;RFID技术也开始试水在邮政包裹、第三方物流上。而技术和产品供应商也加大了对标签研究及大规模和低成本标签的生产能力。
在港台方面,不少香港电子产品制造商已经开始着手在其华南工厂和产品配送中心进行产品RFID信息跟踪测试,EPCGlobal香港连同香港物品编码中心同时参与设计了本次试验。数据将会通过EPCglobal网络的电子产品编码信息服务(EPCIS)被传送到该公司的香港总部。在6个月的试验期结尾GS1将会分析本次测试的结果来决定RFID标签是否有扩展使用到别的项目的价值。EPCglobalHK将会把EPCIS和ONS服务器项目纳入试验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