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20年来,我国机床产业经历了大起大落,通过大力培育自主品牌获得新生。这是记者随商务部组织的“品牌万里行”活动在辽宁采访时了解到的。
机床是生产机械的“母机”,是国家基础产业的“脊梁”,但由于种种原因,一个时期内,我国的机床工业显现出“高端失守、低端混战”的局面———高精尖机床被国外品牌冲得难以抵挡,普通机床虽然尚能支撑,但因缺乏品牌优势,只能相互压价。
打响关键一役
沈阳机床集团的总经理关锡友回忆说,机床企业在突如其来的数控化浪潮的冲击面前准备不足。沈阳机床集团这一拥有万名员工的国有大企业因产品创新滞后、出口乏力,一度跌入低谷,最困难时全厂账户上只有数千元的现金。机床业最初的振兴靠的是技术引进和设备更新,但作为现代产业基础的机床业,真正的高技术是买不来的,合法的技术模仿也遇到知识产权的壁垒。一次,一位机床厂的老总在和外国技术人员谈判中无意中听到他们的嘲讽:中国机床厂只会“拷贝”。这句话从此激励机床企业奋发图强,走上了自主研发、自主创新、塑造自主品牌之路。
沈阳机床集团、大连机床厂、上海机床厂和重庆机床集团等一批机床界的领军企业在极为困难的条件下挤出“每一个铜板”搞研发、储人才、抓创新、打品牌,卧薪尝胆,等待时机。
机会终于来了。1999年,上海磁悬浮项目急需能加工磁悬浮列车导轨的数控机床,项目方原先想请外国机床企业提供,但外国企业开口要价很高,且需两年半后才能交货,逼得项目方只好把眼光投向国内。一批国内的机床企业参加了招标。经过考察,沈阳机床集团以7600万元中标。机床工程技术人员只用了半年就拿出了合格产品。从此,中国数控机床创出了好口碑。沈阳机床集团总经理关锡友告诉记者,这一仗“打”出了中国机床产业的信心,也“打”出了中国数控机床的品牌。
拼服务和综合管理
我国机床工业的研发还处于较低阶段,品牌还不那么耀眼夺目,机床企业的领军者们虽然私下也抱怨一些买家只盯着外国货,但他们心里知道,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趋势下,企业最终要靠实力说话。和其他行业一样,质量是金,服务是心,在质量上还拼不过外国同行时,就要拼服务拼综合管理。
为建立起中国数控机床的美誉度,2001年,沈阳机床集团模仿汽车工业的“召回制”,向所有国内外用户申明,对以前不满意的所有数控机床采取“召回制”,并给客户换上最新的优质数控机床。
这一举动感动了沈机厂的客户,其良好的信誉和服务理念从此树立起来。如今,沈阳机床、大连机床等已成为优质机床的代名词,成为中国机床产业的骄傲,机床进入了美、德、日等发达国家市场。
在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敞亮高大的厂房里,关锡友总经理自豪地告诉记者,去年,该企业已跻身世界机床10强,今年可再往前挪两位,沈阳机床立志到2010年进入世界前3名。
瞄准“大、精、微”
我国的机床企业是在与世界千千万万个机床企业同台竞争中生存和发展起来的,对自主品牌也格外珍惜。
上海机床厂的董事长许郁生对此深有感悟。他认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要想高人一筹,就要有自身的特色,于是他们制定了一个建立“高起点”品牌的战略构想。什么是“高起点”呢,上海机床厂将其定位在“极端制造”这一新概念上。